帕勞總統尋求美國部署愛國者導彈 因應中國威脅
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峯會在華盛頓舉辦之際,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將爲太平洋島國提供海軍訓練。而帕勞總統則透露,兩國正就在當地部署愛國者導彈防空系統進行討論,以因應中國的威脅。
繼去年九月的首屆峯會後,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9月25日在白宮與太平洋國家領袖召開第二次高峯會。拜登宣佈,今年將派出第一艘美國海岸警衛隊(U.S. Coast Guard)艦艇,負責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及提供訓練。
雖然本屆峯會的主題聚焦氣候變遷、醫療照護和經濟發展,但美國仍宣佈了多項與安全合作有關的項目,包括計劃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夥伴共同投資逾一千萬美元,將尖端海域感知技術引進當地。
美國將派海岸巡防艦艇專責太平洋島國訓練
拜登表示,美國關注與會國示警海平面上升將對太平洋島國構成生存威脅,將增加對當地的氣候援助,包括和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日本等國組成的“藍色太平洋夥伴”集團(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合作,挹注超過兩千萬美元新投資項目,爲應變氣候和自然災害作準備。
臺灣中央社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安顧問沙利文、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等參與了上述峯會,除了澳大利亞、新西蘭、瓦努阿圖及去年四月和中國簽署安全協議的索羅門羣島外,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 Forum)的其餘十四個成員國皆派國家領袖與會。
臺灣在南太平洋島國友邦帕勞,其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 又譯惠普斯)接受日本經濟新聞(Nikkei)採訪透露,美國和帕勞正討論在帕勞常態性部署先進的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作爲美國遏制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行動之一。
北京拉攏太平洋島國與臺灣斷交,並在去年四月與所羅門羣島簽署一份安全協定後,美中針對太平洋島國的地區競爭日趨白熱化。
惠恕仁提及,中國在帕勞領海附近採取具侵略性的海上行動,包括今年已兩次未經許可,派遣研究船闖入帕勞專屬經濟區(EEZ)運作,此舉無疑是爲了研究發生危機時切斷海底電纜的可能性。帕勞希望美軍應該在場並協助嚇阻這類活動,也希望美國軍艦更頻繁到訪帕勞港口。
此外,美國計劃2026年在帕勞架設天際雷達(Over-The-Horizon Radar,OTH),以強化美軍和盟友軍隊對區域海空域狀況的掌握。雖然帕勞在軍事演習時會暫時性部署愛國者系統,但目前帕勞已請求美國在當地“常態性”部署該系統。
學者:美軍在帕勞設置雷達可加強第二島鏈監控
臺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蘇紫雲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美軍決定在2026年在帕勞設置雷達,可加強對第二島鏈海空的監控。在戰時可能成爲中國攻擊的目標,就有必要增加愛國者雷達的部署。”
蘇紫雲認爲,美軍加強在太平洋島國的海巡兵力主要是應對中國擴張,灰色地帶衝突下,美軍海岸警衛隊在第二島鏈協助太平洋島國抵禦中國漁船或他的海巡船隻對當地經濟區域的掠奪。
蘇紫雲說:“從經濟層面,也能確保第二島鏈的自然資源不會被中國掠奪式地洗劫一空。美軍如果在帕勞增設長駐兵力,也可協助帕勞多一些經濟收益。這叫基地經濟學。”
臺灣前海軍上校楊於勝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提及,從去年美國時任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之後,中國的海軍或空軍慢慢形成所謂新臺海巡邏隊的態勢,並已把艦隊拉到第一島鏈之外,變成大洋或藍海巡邏隊。
楊於勝說:“對帕勞說可能會有所謂愛國者飛彈,是不是跟它在後續這幾年要建設所謂超視距雷達,要爲它提供防護有關。”
南太島國成美軍安全戰略伙伴 也憂心氣候問題
楊於勝說:“中美若軍事衝突,雷達很可能會是目標,就需要防空資產的保護。愛國者的飛彈部署或機動進駐或長期的部署很可能是針對這個而來,當然也可能有其他軍事合作的訓練。”
不過楊於勝提到,要特別留意的是,這些太平洋島國更擔心氣候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楊於勝說:“美國未來除了可能跟安全事務、海巡的訓練合作,不管是提升它經略海洋的能力或是增資的能力,有沒有更實質避免未來國土持續下降的危機,可能這是未來真正需要加強的地方。”
記者:夏小華 責編:許書婷、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