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動計劃”兩週年碩果累累 劍指“非傳統情報分子”


2020.11.17 16:29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jt1117a.jpg 資料圖片:美國司法部2020年2月10日召開記者會,起訴四名中國軍人併發出通緝令,他們涉嫌竊取近一億五千萬筆美國民衆的個人資料。(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攝)
Photo: RFA

在“中國行動計劃”啓動兩週年之際,美國司法部發布文章總結這項行動所取得的成果,包含揭露中國“搶劫、複製、替代”戰略,鎖定中國“非傳統情報分子”,以及利用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曝光中國海外影響力活動等。因爲美國政府大動作查辦,兩年來,這項計劃已促成近七十起與中國相關的起訴案件。

由美國司法部國家安全司牽頭、聯邦調查局等多部門參與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屆滿兩週年之際,司法部發布年度報告回顧成果,稱這項計劃在應對和阻止中國的違法和惡意活動上取得成效。

 

 

揭露中國搶劫、複製、替代戰略

“司法部在反制中國以美國爲代價來增強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系統性行動方面,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重大進步。”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11月16日在一份年度回顧聲明中表示。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行動計劃”從2018年11月發起至今,美國司法部已提出六十八起中國相關的起訴案件。其中,有超過十宗是與中國有關聯的竊取商業祕密的案件,五宗是經濟間諜案。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日前曾表示,中國對美國的間諜滲透無所不在,美國正在調查的約五千件反間諜案中,幾乎半數與中國有關聯。

司法部把經濟間諜和商業祕密盜取案件視爲“中國行動計劃”的第一要務。

司法部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部長德默斯在報告中特別提到2018年起訴聯電與福建晉華共謀竊取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Micron)技術的案子,他稱這是中國“搶劫、複製、替代”的戰略。“中國的這個戰略就是搶劫美國機構的知識資本,複製竊取來的技術,然後試圖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上替代美國的機構。”

 

美國司法部助理部長德默斯(John Demers)在報告中特別提到2018年起訴聯電與福建晉華共謀竊取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技術的案子,他稱這是中國“搶劫、複製、替代”的戰略。(路透社)
美國司法部助理部長德默斯(John Demers)在報告中特別提到2018年起訴聯電與福建晉華共謀竊取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技術的案子,他稱這是中國“搶劫、複製、替代”的戰略。(路透社)

 

鎖定中國“非傳統情報分子”

“中國行動計劃”的另一個工作重點是針對中國在美國進行滲透工作的查辦。司法部表示,美國學術界自由開放的傳統,容易被中國利用。“中國行動計劃”因此制定了執法戰略應對“非傳統的情報收集者”。

過去一年中,聯邦檢察官對十名隸屬於美國研究機構的學術人員以欺詐、虛假陳述、偷稅等罪名提出指控,目前已有三人認罪。這些被起訴的研究人員多與中國的人才計劃有關聯。此外,聯邦調查局和聯邦檢察官今年還起訴了六名隱瞞軍方背景、在美國學習的中國軍人。司法部指出,在這些調查和指控曝光之後,美國國務院關閉了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並有一大批未披露身份的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研究人員逃離了美國。

在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任教的中國人權律師滕彪說,過去三、四年來,美國對於中國利用學術、統戰滲透牽制美國社會的言論自由的做法,有了更清楚地認知及跨越黨派的支持。

“像孔子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一些中國媒體以及以民間組織存在的協會、或大學,直接間接從中國政府拿錢等等,一方面它傷害了學術的獨立性,也對美國社會重視的言論自由造成直接威脅。” 滕彪說。

曾任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的包士可(Joseph Bosco)對本臺表示,在司法部及情報機關合力偵辦下,讓美國社會重新意識到中國的威脅不只來自於檯面上的軍事擴張或人權侵犯。

“這個中國倡議已經轉變了整個美國看待中國情報行爲、科技盜竊、以及利用非傳統方式滲透美國的方式。(起訴案件)暴露了中共政權對西方社會惡意影響的事實,這對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是有革命性意義的。”

然而,美國政學界也對偵辦中國滲透可能引起的種族歧視問題有所辯論。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的法律系教授陸梅吉(Maggie Lewis)多次撰文呼籲,在正視中國威脅的同時,這些調查人員也應該接受適當的反歧視訓練,避免“中國”一詞在美國成了偷竊、邪惡、欺騙等負面或歧視標籤。

《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曝光中國海外影響力活動

除了關注商業竊盜和學術滲透,“中國行動計劃”的其它重點還包含應對中國情報活動、惡意網路活動、加強外國投資審查和電信安全以及應對中國惡意海外影響力活動。

司法部提到,“中國行動計劃”利用《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增加中國外國影響力行動的透明度和曝光率。過去一年來,司法部針對FARA開啓的調查創下新高,外國代理人年登記量與2016年相比也已翻倍,其中包含多家在美國運營的中國媒體。

包士可說,回顧特朗普總統四年,他雖然是一位具有“顛覆性” (disruptive)色彩的非傳統政治人物,卻是美國近代史上“ 首位以有意義和全面性戰略與中國對抗的美國總統”。他期望新任政府在正視中國影響的戰略上有所延續。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