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國經濟掠奪與脅迫 美議員:需建立印太地區聯盟

2023.05.18 16:32 ET
對抗中國經濟掠奪與脅迫  美議員:需建立印太地區聯盟 美國國會衆議院外交委員會2023年5月18日就如何聯合盟友、抵制中國的經濟脅迫問題舉行聽證會
聽證會截圖/HFAC

七國集團領袖峯會(G7)本週五即將在日本廣島舉行,美國將如何聯合盟友、抵制中國的經濟脅迫成爲各方關注焦點。對此,美國國會衆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週四(18日)強調,美國需要建立一個行動一致的印太地區國家聯盟。

美國衆議院外委會印太小組主席金映玉(Rep. Young Kim)週四主持了一場關於如何團結對抗中國經濟侵略和掠奪行爲的聽證。她強調:“美國需要建立一個採取相同行動的國家聯盟,尤其是印太地區的國家聯盟……即使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採取一致行動,我們也可以削弱中共的核心戰略和目標。我們必須站在一起,確保中共針對盟國的每一次脅迫行動都失敗。”

金映玉:對抗中共掠奪性做法 美國和盟友需採取更多反金映玉議員在開場詞中還表示,美國在對抗中共的掠奪性經濟做法方面做得還很不夠,中共必須知道,每次脅迫行爲都會導致美國及其盟友採取反制措施,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遵守國際社會都必須遵循的國際法規則和規範。美國還必須認識到中國給美國世界各地的盟友、夥伴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

本週五(19日),七國集團領袖峯會(G7)即將在日本廣島舉行。據此前《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及其盟友將在峯會上發表一份聲明,共同抵制北京的經濟脅迫做法。預計與會領導人將討論中國的貿易操縱和投資限制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出口管制和限制各國對華投資加以反制和制裁。

週四聽證會上,衆院外委會印太小組首席民主黨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談到,本屆國會兩院的兩黨議員已分別推出一項《2023年反經濟脅迫法案》,該法案將爲總統提供新的工具,以向面臨中國經濟脅迫的合作伙伴和盟友提供快速的經濟支持,並讓中國對其行爲負責。

“我也希望七國集團(G7)在廣島開會時,也將討論經濟脅迫。希望我們會看到一些支持基於規則的秩序的聲明,同時七國集團不僅能夠支持彼此,而且在一些較小的經濟體和國家面對中國經濟脅迫時,也能支持他們。”貝拉議員說。

美國衆議院外委會印太小組首席民主黨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在聽證會上談到,本屆國會兩院的兩黨議員已分別推出《2023年反經濟脅迫法案》,該法案將爲總統提供新的工具,以向面臨中國經濟脅迫的合作伙伴和盟友提供快速的經濟支持,並讓中國對其行爲負責。(聽證會截圖/HFAC)
美國衆議院外委會印太小組首席民主黨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在聽證會上談到,本屆國會兩院的兩黨議員已分別推出《2023年反經濟脅迫法案》,該法案將爲總統提供新的工具,以向面臨中國經濟脅迫的合作伙伴和盟友提供快速的經濟支持,並讓中國對其行爲負責。(聽證會截圖/HFAC)

美國需要彌補法律漏洞 限制資本大量流向中國

週四的聽證會有多位證人出席,其中包括半導體生產設備公司FemtoMetrix的首席執行官阿隆·拉斐爾(Alon Raphael)。他講述了該公司商業機密和知識產權遭內部華人員工竊取,並在中國成立山寨公司“微崇半導體”的慘痛經歷,並提醒美國國會議員,需進一步完善美國相關立法。

“假設FemtoMetrix獲得實際判決,它在中國也將無法執行,永久禁令可能會限制微崇公司在中國以外擴張的前景,但不是在其國內。美國的法律體系並不是爲了解決此類蓄意的國際盜竊行爲而設計的,因此不足以完成任務。”拉斐爾強調,像微崇這樣的外資企業已經習慣了利用美國法院系統節奏慢、成本高的問題, 美國需要解決此類國際竊密問題的替代方案。

美國企業研究所(AAEI)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也認爲,要聯合盟友遏制中國的掠奪性經濟做法,美國首先需要彌補自身漏洞, 包括要提醒投資者投資中國公司的風險,並截斷流向中國的大量資本。

“事實上,在中國方面,如果你成功竊取了知識產權,你就會得到補貼,並對美國投資者更有吸引力。”史劍道說,“如果我們因爲保護技術而不讓中國人在美國購買(產品),我們就不應該讓美國爲中國發展提供資金。”

史劍道還舉例說,就在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期間的2017至2020年間,美國流向中國股票和債券的資金增加了7800億美元,“那不叫對抗中國。”

美國企業研究所(AAEI)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在聽證會上表示,要聯合盟友遏制中國的掠奪性經濟做法,美國首先需要彌補自身漏洞, 包括要提醒投資者投資中國公司的風險,並截斷流向中國的大量資本。(聽證會截圖/HFAC)
美國企業研究所(AAEI)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在聽證會上表示,要聯合盟友遏制中國的掠奪性經濟做法,美國首先需要彌補自身漏洞, 包括要提醒投資者投資中國公司的風險,並截斷流向中國的大量資本。(聽證會截圖/HFAC)

戰略領域限制對華貿易 擺脫關鍵技術對華依賴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印太安全項目兼職高級研究員大衛∙費斯(David Feith)指出,“經濟脅迫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核心戰略,收集和利用對外國目標的槓桿優勢,是其與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方式。這幫助他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而不受懲罰,也是他可能有足夠信心入侵臺灣並低估世界大戰風險的部分原因。”

費斯認爲,未來幾年,中國希望成爲某種超級歐佩克,控制世界經濟的主要供應,以此爲槓桿來控制所有人。

對於如何減輕中國脅迫政策的傷害並讓其付出代價以實現威懾,費斯認爲,最重要的是,美國應該首先通過在戰略領域限制與中國的貿易,來限縮美國和盟友面臨中國脅迫的風險。“重要的是要確保美國和盟國對中國的平衡性依賴,尤其是在關鍵技術方面,繼續有利於我們(美國)。”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印太安全項目兼職高級研究員大衛∙費斯(David Feith)認爲,最重要的是,美國應該首先通過在戰略領域限制與中國的貿易,來限縮美國和盟友面臨中國脅迫的風險。(聽證會截圖/HFAC)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印太安全項目兼職高級研究員大衛∙費斯(David Feith)認爲,最重要的是,美國應該首先通過在戰略領域限制與中國的貿易,來限縮美國和盟友面臨中國脅迫的風險。(聽證會截圖/HFAC)

霸凌無效並讓中國付出長期戰略成本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學項目研究員馬修·雷諾茲(Matthew Reynolds)介紹了他們最新發表的有關反制中國的經濟脅迫的報告,其中他們審視了過去13年中的8個突出脅迫案例,並發現一些共性, 包括中國更傾向於通過非正式手段實施其措施,並更傾向於瞄準其在貿易結構中享有不對稱優勢的項目,同時中國厭惡承擔脅迫造成的成本和風險。

“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中國的經濟脅迫是多麼無效。總體而言,北京在實現其短期目標方面只取得了喜憂參半的結果。事實上,北京的霸凌也經常讓中國承擔長期戰略的成本。” 雷諾茲舉例說,中國因病毒溯源等問題而對澳大利亞採取貿易制裁手段,結果卻迫使澳大利亞與美國建立了更強大的戰略聯盟。

基於報告,雷諾茲提出制定一項反制戰略,旨在通過增強韌性和爲目標盟友及夥伴提供救助,來阻止中國的經濟脅迫。他說: “第一個是通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爲簽署國提供真正的市場準入;第二個是先發制人地幫助識別和減輕各國對中國經濟脅迫的脆弱性。”

雷諾茲指出,美國還應通過鼓勵盟國採取類似戰略,來尋求多邊盟友的回應。美國可以此減輕盟友和夥伴的受脅迫成本,進一步降低中國霸凌行爲的有效性,並向中國證明其行動是徒勞的。看到本週七國集團正在討論如何共同對抗中國脅迫,令他感到鼓舞。

另據白宮新聞稿,美國總統拜登在18日已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晤,並承諾密切合作、應對中國違反國際法的脅迫行爲,同時強調加強印太地區多邊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與韓國、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四方會談國家、及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合作。


記者:凱迪   責編:梒青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