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掠取加拿大科研手段多 北美科技基金會曾出資利誘學者

2021.03.10 13:53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中國掠取加拿大科研手段多  北美科技基金會曾出資利誘學者 中國掠取加拿大科研手段多 北美科技基金會曾出資利誘學者
路透社資料圖片

加拿大媒體報道,一個名爲 “北美科技基金會” (North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組織,以金錢利誘加拿大學者以換取和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專家認爲,過去十年來中國慣用不同的手段竊取西方學術成果,渥太華當局應立法杜絕相關問題。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北美科技基金會” 的總部註冊在加拿大人萊奇(Jonathan Lakey) 位於美國加州的住所,萊奇現於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任教,他在2006年遭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解僱,校方當時指他在工作中涉及 “與第三者的財務違規行爲”。報道指,真正營運基金會的人是住在蒙特利爾的陸瑤(Yao Lu,譯音)。基金會鎖定加拿大著名的科學家,通過提供商務旅遊及高檔住宿和有酬勞演說等方式吸引他們前往中國分享研究成果。



至截稿爲止,萊奇沒有回覆本臺記者的查詢。但他回應《環球郵報》訪問時聲稱,不清楚基金會的真正主持者,但認爲不涉及中國政府或竊取學術機密等問題,不過因不想涉入任何負面的事情,所以他和基金會已無關係,該基金會網站也關閉了。


瑪格麗特·麥凱格-約翰斯頓(Margaret McCuaig-Johnston) (受訪者提供/資料照)
瑪格麗特·麥凱格-約翰斯頓(Margaret McCuaig-Johnston) (受訪者提供/資料照)

加中友好協會前副主席丶阿爾伯達大學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的瑪格麗特·麥凱格-約翰斯頓(Margaret McCuaig-Johnston)深諳中國和西方國家學術交流的模式。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她任職安大略省府,負責科技事務,就開始帶領加拿大學者協助中國發展科研。她說,那時的中國謙卑開放,現在的中國強大了,卻不懷好意。“中國對加拿大居心叵測,祕密掠奪加拿大科技,無論是透過網絡竊取或是威脅利誘,資助一些學者在加中兩方的實驗室資金,甚至可能用瞞天過海的手段,像去年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同意與中國康希諾公司分享疫苗開發的專有細胞系。作爲回報,康希諾本應該提供疫苗樣品在加拿大進行試驗和生產,但最後加拿大根本沒拿到疫苗試驗品。”

加拿大國會加中關係委員會曾舉行聽證會邀請多位專家證人,說明中國用各種手段獲取加拿大的高科技成果。國會議員加內特·吉努斯(Garnett Genuis)稱,各大學應該要有警覺心,聯邦政府更需要有立法行動。“我們應該禁止大學和那些對加拿大有敵意的國家合作,我非常驚訝加拿大有大學和中國解放軍進行學術合作,太多外國政府勢力正干預影響着我們的國家,政府不能再無作爲。”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2018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國際學者與解放軍下屬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發表的論文中,澳大利亞大學和新加坡大學佔的數量最多,但加拿大大學也是重點之一,包括滑鐵盧大學排第4位,麥吉爾大學排第9,多倫多大學排名第10。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 柳飛 責編:嘉遠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