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家国防工业承包商的中国籍雇员3月25号被法官宣判70个月(近6年), 罪名是把机密军事技术带入中国。他本人称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判断失误。
2009年和2010年,刘思星(音译)作为高级工程师在隶属于纽约L3通讯公司(L3 Communications)的太空和导航分公司工作。 他已在美国居住19年,持绿卡。他所在的公司从事的项目包括火箭发射技术、移动榴弹炮车和导弹技术研究。
检察官指控他2009年带去中国重庆参加纳米技术会议、2010年去上海做报告讲述他从事的技术,没有国防部的许可,将限制级军事数据带出境。对他的指控中还包括:拥有被盗的贸易机密、对调查人员撒谎。
刘思星对法官说自己没有犯法,他的判决是政治因素。
宣判前法官切斯勒(Stanley Chesler)的回应很坚决:“这不是政治审判。你很清楚也理解自己面前的责任,但是你违反了。今天坐在这里,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 刘还要付1万5千美元罚款。
他的律师James Tunick曾寻求一年零一天的刑期,承认刘犯了“严重错误”,但是不承认他有意把机密文件交给中国政府。
联邦调查局新泽西纽瓦克负责人迈克尔•沃德(Michael Ward)指出,美国政府每年花费几十亿美元研究和开发这些技术,其他人如果能轻易获得,就可以迅速开发自己的产品进入市场。
对此,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表示:“这个事我觉得可能是他对于规则的一些忽视。中国人很长时间的做事这种方式,做什么事觉得,我这样不会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也很正当。其实可能在无意中就违规了。”
一位学习法律的中国学生则不以为然:“像这么高尖端技术的行业,他进去之前一定是会签保密协议的。他这个时候说不了解规则不太可能。就好比你签一个合同,签之前不看这个合同,然后最后你违约,说你不知道这个合同规定你要做什么,这个法院肯定是不会采纳的。”
近年不断有华人商业间谍、经济间谍,以及技术资料泄密等案件传出,对于华人在美国公司申请工作职位,会不会受到过滤和筛选,访问学者认为影响不大。
学者:“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不会太大。”
记者:"你觉得不会太大?美国人很大方是吧?"
学者:"我觉得这个事情不涉及到国家利益这方面的问题。"
针对华人在美就业前景,法律学生认为因行业而异,美国人不会对华人另眼相看,有的行业华人的背景还是对自己有利的。
法律学生:“我们即使心里想向着中国公司。比如你受雇一个美国律所的话,如果你的客户是个美国公司,他希望你帮帮着打中国公司,谁付钱谁是老大麽。而且律所上下级分明,拿主意的基本都是合伙人,至少也是干了七八年的高级律师,像我们刚进去根本不可能拿主意。所以我们自己是什么立场其实根本不重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