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出中国对外援助今后必须更合理

0:00 / 0:00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优化外援的战略布局”。有海外学者认为,这可能与中国经济放缓与老百姓抱怨习近平外访斥巨资援助外国有关。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2月7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月6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并发表了讲话。

据香港的《南华早报》英文版2月9日的报道,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月6日的深化改革会议上提出,中国要优化援外战略布局,改进援外资金和项目管理,改革援外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对外援助综合效应等内容。

报道说,这反映了习近平希望看到,中国在努力寻求增加其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考虑到从其外国经济援助中得到更大回报的愿望。

自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官方提供了6000亿元人民币“对外援助”。但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额已在迅速萎缩,限制了中国的对外援助外援支。

中国外汇储备今年1月底跌至3万亿美元以下,为6年来的最低水平。中国近年来向外国提供的巨额对外援助受到中国民众的批评,他们抱怨当局在慷慨援助外国时,没有考虑到到回报。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俊分析说,习近平有关更合理外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率放缓,中国外汇储备也大大减少。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多年来一直抱怨,中共领导人无视本国老百姓的需求,向很多外国提供慷慨的经济援助。谢选俊还回顾了毛泽东到习近平的对外援助情况:

“毛泽东时代中共就为了与苏联在共产国际范围里比谁是老大,在中国本身非常贫穷的情况下,还向类似朝鲜、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等所谓社会主义的穷国提供经济援助。后来邓小平上任后开始变得比较务实,不但停止了对很多国际毛派组织的援助,还从西方国家和日本要求援助,得到了很多资金。但习近平上台以后,开始了毛泽东式的对外援助,人们都称他到处乱撒钱。”

《南华早报》的报道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和非洲问题专家刘乃亚认为,中国根据受援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调整其外援助战略是“正常的”,改进对外援助将有助提高中国成为“世界上负责任国家”的形象。但中国需要确保它提供的外援都使用在正确的地方,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减少对援助资金的浪费。

根据中国官方去年年底发布的政府白皮书,自1949年以来,中国向诸多国家提供了6000亿元人民币的“外国援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外国援助主要是向朝鲜、北越和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盟友提供的。

中国政府2014年的报告说,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中国总共提供了890亿元人民币的对外援助,其中一半是向非洲国家提供的。中国正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为此而设立的、类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提高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也指希望通过外援促进中国的海外投资。

美国退休学者冉伯龚教授就此表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上任后,在海外到处提供巨额外援,忽视了本国民众的需要:

“中国是有这个问题,特别是习近平为了一带一路工程,为很多国家提供巨额援助。中国老百姓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政府应该认识到,很多这些国家并没有能力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提供好处。而且,中国本身很多地区经济还很落后,需要投资建设。”

《南华早报》的报道还说,德国海德堡大学经济学家德雷赫(Axel Dreher) 教授指出,中国的一些对外援助项目被批评为是为了获得优惠交易项目。一些援助资金被转给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的部落或其部落成员,并非所有外援都是为了发展受援国的经济。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的有关报道介绍,此次深化改革会议通过了五个文件:《关于加强党对地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驻外机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对外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援外工作的实施意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方案》。

(记者:希望; 责编: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