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不搞對抗? 專家:扭曲民主定義
近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承諾不搞意識形態對抗,追求全球文化平等、民主、共榮。不過,有學者指出,中國在非洲擴展影響力的同時,通過滲透當地媒體傳遞虛假訊息,此舉已危害到非洲國家的民主進程。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強調,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複製粘貼”。
習近平針對所謂“要立足本國國情”的現代化問題表示,各國需要協作,堅持共享機遇、共創未來,共同做大人類社會現代化的“蛋糕”。同時,各國需要共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
學者:中國政府影響非洲媒體 散佈不實信息
儘管習近平在倡議中強調,“什麼樣的現代化最適合自己,本國人民最有發言權”,不過許多學者質疑,中國在非洲協助發展中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時,經常通過影響當地媒體,促使非洲各國遵循中國官方的敘事論述。
本週四,在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就上述議題舉辦的研討會上,與會學者一致認爲,中國影響非洲媒體的作法不只是在散佈抹黑西方國家的不實言論,也有損當地媒體對於政府的監督能力,這將導致威權政府在非洲國家的統治更加穩固。
美國前官員: 中方“倡議”扭曲民主定義
會上,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 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總裁、前駐緬甸大使米德偉(Derek J. Mitchell)表示,中國在非洲投入大量資源以資助當地威權主義,“因爲不自由有利於中國政府……,中國當局無法實踐透明、法治與權力分立的價值,但他們有辦法實踐不透明、貪腐與資訊控管。”
米德偉指出,儘管習近平在“全球文明倡議”中提出和平、民主、自由等價值,但中國當局對於這些價值的定義卻相當扭曲。
米德偉說:“中國儘可能扭曲民主的意涵,這隻顯示了民主是多麼有力量,也顯示中國政府有多害怕民主。中國害怕民主的不可控性:表達自由、結社自由、新聞自由、獨立思考、客觀事實以及個人觀點,中國政府害怕面對事實。”
學者:習近平推動全球大外宣
美國聖母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江佳士(Joshua Eisenman)則在會上指出,自2014年開始,習近平就已決心在世界各國擴展中國的軟實力,這使得中國在全世界的宣傳力度增強,而宣傳中的一環也涵蓋反美和抹黑西方國家的內容,“北京相信,西方霸權正在爲了自身利益阻礙全球達到正義與和平,而這些西方霸權又由美國所領導。”
江佳士表示,新華社目前在非洲有37個辦公室,同時中國媒體四達時代在非洲有超過1300萬名追隨者,上述統計都顯示中國正在非洲拓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影響力,“中國政府將新聞包裝得像是由當地媒體產出,但實際上卻受中國高層控制,這包括聘用非洲記者、編輯,以及與中國媒體共享報道內容。”
江佳士還指出,中國政府會資助非洲記者到中國受訓,以影響非洲記者撰寫有利於中國政府的消息:“在疫情爆發之前,每年都有數十位非洲記者到中國學習’新華社式’的報道技巧。”
與會學者一致認爲,美國政府應正視並對抗中國在非洲國家散佈假訊息的問題。江佳士強調:“中國在近年越來越針對美國,美國需要對抗這件事,並推廣正確的資訊。美國需要和社羣平臺及新聞機構合作,在非洲大陸傳遞美國觀點。”
此外,與會學者還建議美國政府應對非洲的獨立新聞媒體予以支持,提供這些媒體需要的資源,並幫助培養非洲新聞從業者的能力,讓這些媒體可以採編獨立新聞報道並進行事實查覈。如此一來,這些非洲國家的媒體便能夠監督當地政府,同時也能自主分析有關中國在當地影響力所帶來的利弊。
記者:唐緣媛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