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无人攻击机首飞

0:00 / 0:00

中国首次试飞无人驾驶的隐形攻击战斗机的照片曝光,引起多方关注。海外有评论认为,这是中国扩张军备的必然结果,将引起各国警觉,或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无人攻击机刚刚试飞,距离准备空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大陆的一个军事论坛上,星期四有人发出中国国产隐形无人攻击机原型机的首飞照片,引发网民兴趣,图片被广泛转发。中国的军事网称,这款被称为“利剑”的隐形无人攻击机是在中国“西南某次试飞中间成功首飞,历时近20分钟”。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 这标志着中国已加入世界隐形无人攻击机研制的第一梯队。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完成大型飞翼隐形无人攻击机首飞的国家。

法新社的相关报道称,从图片上看,中国空军的“利剑”无人机象是一个模仿和缩小了的美国B2轰炸机,表明中国这个全球军费第二,仍在以每年两位数增幅增加的国家,军事技术正迅速接近西方国家的水平。

中国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表示,利剑试飞成功,说明中国已经加入了无人飞机和隐形飞机军事化的行列。他介绍说,无人驾驶飞机将是未来空战的趋势,因此中国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因为无人机没有飞行员,因此可以不受飞行高度和速度的限制,释放出更多的空间给燃料和弹药,飞得更高更快更远。这是未来战争空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向。”

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说,“利剑”是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中航工业洪都公司制造,其发动机为俄制RD-93涡扇发动机,最大载弹量为2吨,最大航程约4000公里,作战半径约1200公里。

中国的那位专家认为,虽然中国成功试飞无人攻击机,但试飞和正式服役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

“无人机需要遥控,近距离容易,远距离和超远距离就需要有一个全球卫星系统的配合。这是为什么美国现在遥遥领先的原因。中国目前正在发展北斗系统,在这个系统发展和稳定完善之前,中国的无人攻击机没有多大战场上的作用。”

他也介绍说,中国飞机设计能力比较先进,拥有亚洲最大,世界排名前列的风洞试验室。但中国发展高质量的军用飞机存在两个瓶颈,一是发动机,第二是电子和武器配套的系统。目前中国可以从外国进口,但一旦情况有变,就会严重受制于人。

“一旦发生战争,进口可能就不太容易了。所以现在中国的重点是这些技术的国产化。”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的数据,中国当年国防开支1430亿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但中国军费开支占GDP比例为4.7%,高局世界各大国之首。另一方面,中国军费开支每年仍以两位数字的增幅增加,引起各国关注。

法新社引述美国一些军事专家的话说,中国正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军事力量,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弹,比如可能会促使美国和日本加强在防御无人攻击机方面的合作。

曾在中国国防科工委工作,现旅居美国的何先生,也曾在美国国防部承包企业中从事研究工作。他认为,中国基础研究不过关,很多武器的发展依靠盗取外国技术,

“偷来的东西,没有一个完整的科研体系基础支撑,很难消化成为自己的,所以它不连贯不稳定不踏实。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问题。”

何先生认为,美国军事部门经常夸大中国武器技术进步的程度,以获得更多的军事预算,研制更为先进的武器准备。他表示,中国武器装备的升级,如果促使美国和日本的军事技术合作,将对中国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