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被处决 中国是否应该出兵伊斯兰国?

0:00 / 0:00

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宣布已处决了被绑架的一名中国人质。民间出现要求中国出兵打击伊斯兰国的呼声。但有中国学者在外媒发文称,中国不应该参与军事打击恐怖集团。

巴黎发生恐怖袭击后,美国、法国等国家加强了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力度。11月18号,伊斯兰国宣布中国人质樊京辉已被处决。中国外交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11月19号当天就此表示“强烈谴责” 伊斯兰国。很多网民在社交网络表示,中国政府不应该只是“谴责”,而应派兵对伊斯兰国进行军事打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1月20号刊登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题目为《中国应参与军事打击ISIS吗?》的文章认为,中国民间与俄、欧联手打击恐怖分子的动议,不仅无助于有效治理全球恐怖主义问题,而且还会给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带来一定损害。中国反恐的重心不应是中东地区。中国新疆的东突恐怖分子与中亚、南亚地区的恐怖分子,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以及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更大危险。一旦中国涉入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中国将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对象。

他认为,中国的反恐与西方的反恐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中国的反恐主要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人员物资安全,有必要与维护霸权体系、输出价值观念的西方反恐保持距离。中国在中东的反恐问题上,最明智的还是在口头上支持、在精神上鼓励、在行动上保持淡定。

美国托莱多大学政治学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11月20号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储殷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官方的态度。中国不愿对伊斯兰国动武,还因为中国的军事实力有限,无法在中东地区展开有效军事打击。冉伯恭说:

“中国离中东太远,而且中国海军、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还比较脆弱。所以如果中国真要在中东地区进行军事打击,效果也有问题,有相当的困难。”

樊京辉被伊斯兰国杀害后,中国官媒“环球网” 11月20号刊登《保出境者平安,国家个人需共同努力》的社评说,中国人在境外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避免贸然进入恐怖主义活跃的中东国家,尤其要避免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单独进入危险地区。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认为,中国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

“中国政府除了对个人提出警告以外,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对使领馆所在的国,对中国政府力所能及的地区,增加安全的部队,增加对中国公民出国前后的跟踪、确定,及时发出警告。中国政府应该有一些相应措施,使中国公民觉得政府是在保护他们。”

中国新浪网的消息说,当地时间11月20号早7点,非洲国家马里首都巴马科市中心一家酒店发生枪战, 170人遭劫持 ,其中约有10名中国公民。截至当地时间下午4时,进入被袭击酒店的联合国维护部队称,已发现至少27人死亡。目前媒体还没有有关全部人质现状的详细报道。

(记者:林坪 编辑: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