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第七次核試驗引而未發,中國是否發揮作用?
朝鮮第七次核試驗被普遍預測會在六月中旬實施,但半個月過去了,朝核問題雖然緊張,卻引而未發。這其中是否中國發揮了作用?
如何有效阻止朝鮮的第七次核試驗,國際社會期待中國承擔起責任。六月中旬以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美國國務院朝鮮問題特別代表金成、韓國統一部長官權世寧等都多次表示,希望中國承擔起阻止朝鮮核試驗的責任。朝鮮在五月份發射洲際導彈後,雖然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對朝制裁上投了反對票,但就朝核問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公開發言時表示,中國反對朝核的立場沒有變。
朝鮮第七次核試驗被普遍預測會在6月中旬實施,但半個月過去了,朝核問題雖然緊張,卻引而未發。這其中是不是中國發揮了作用?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前國務卿助理丹尼爾·羅素(Daniel Russel)在6月24日韓聯社舉辦的“2022半島安全研討會”上公開發言認爲:“北京今年十月有重大的政治活動,就是中共的二十大,習近平有可能獲得連任,同時中國國內也面臨着嚴重的經濟問題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金正恩有可能會等到二十大結束後再進行核試驗,就如同普京等到北京冬奧會閉幕纔開始攻擊烏克蘭一樣。”
針對丹尼爾·羅素的發言,中韓關係研究專家樸柄久教授認爲:“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朝鮮也有可能主動放棄這次核試驗。另一方面中國在今年秋天有重大的涉及到最高領導人任期的政治活動,北京也不希望外部環境變得惡劣,而且一旦朝鮮核試驗實施,美國有可能向中國問責,因此中國有可能要求朝鮮放棄或是推遲核試驗。”
與“中國作用論”不同,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樸元坤(音)教授認爲:“核試驗向後推延有可能是因爲朝鮮已經進入梅雨時節,溼氣太重不利於核試驗,另外新冠疫情也是核試驗推遲的一個重要原因。”
曾有分析人士認爲,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朝核問題是中國向美國施壓的重要籌碼,因此中國不但不會阻止朝鮮核試驗,而且有可能會促成此事。對此,中國時政評論人士徐行健認爲:“對中國來說,朝鮮是個桀驁不馴的小弟,其擁有的核能力越大,中國對它的影響力會越小。雖然朝鮮在中美博弈中爲中國增加了籌碼,但朝鮮的核能力落後,管理不善,它給中國邊境製造的潛在威脅和麻煩,要遠遠大於它作爲籌碼所帶來的好處。”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柏濤首爾報道。 責編: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