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二战中国三菱受害劳工三团体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接受三菱的和解和道歉。至此,三菱对美国和中国的二战受害劳工或已进行补偿,或即将补偿和道歉,而唯独对韩国却拒绝补偿。
据了解,三菱提出的和解案是对于3765名二战受害中国劳工,支付每人10万人民币,并做公开道歉。对此,受害劳工的三团体在联合声明里表示,对于和解金额并不满意,但是考虑幸存者年事已高,和希望在有生之年解决问题,所以接受了该和结案。
接获该消息的韩国方面认为,在向美国的二战受害劳工之后,再向中国劳工提出和解,但是在被问及韩国二战劳工时,三菱却表示“法律情况不一样”,也就是说唯独对韩国劳工不会支付任何薪资或补偿,也不会道歉。
当然,韩国方面认为,这是对强征的二战劳工不同的待遇,是厚此薄彼行为。
在二战结束后的70年期间,韩国和中国的二战受害劳工曾多次向国内和日本法院起诉,要求对强征的劳工支付薪资和补偿。对于中国劳工,日本以建交当时的放弃战争赔偿权为借口拒绝支付。
一般认为,国家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并不表示民间方面的民事诉讼也会因此放弃权利。但是,日本方面就是以此为借口,70年来只愿意提供“支援金”,不愿意讨论“赔偿”。
对于韩国劳工也是本着同一原则,根据1965年建交当时的协定,日本认为,通过协定已经向韩国支付了所有的赔偿,所以,包括三菱等日本企业没有法律义务必须向韩国劳工提供赔偿和道歉。
所以,70年来,日本对中国和韩国的二战受害劳工都是一视同仁,但是,在中国的经济茁壮,市场发展之后,日本发现了有向中国赔偿和道歉的必要,如此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世宗研究所研究员宋大成说:“从日本的立场来说,中国是一个比韩国超大型的市场,所以维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与他们的国家利益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韩国方面认为,除了中国市场的因素之外,中国政府也在急于与日本改善关系,所以虽然受害劳工三团体并不是很愿意接受,但是在中国政府的劝导下,顺利地与三菱就补偿达成了一致。
对于由此剩下的对韩国受害劳工的不赔偿,不道歉的行为,韩国舆论认为,这是日本的小气,也是日本唯利是图的表现。
(特约记者: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