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技雙刃劍 李飛飛:要兼顧道德責任


2020.06.30 18:27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cc0630z.jpg 華裔科學家李飛飛接任推特獨立董事的華裔科學家李飛飛6月30日露面說,AI科技是把雙刃劍,如何設置防護措施,研發者有道德責任。(胡佛研究所視頻活動截圖)

華裔科學家李飛飛前一陣子接任推特獨立董事後,引發不小討論,外界擔憂她過去與中國合作關係緊密,是否會使推特染紅。她6月30日罕見地公開談到人工智能(AI)的發展與應用,不是爲了取代人類;她也認爲科技發展是把雙刃劍,要考慮到道德責任,且要“以人爲本”。

擔任推特獨立董事的李飛飛,目前也是斯坦福大學人本人工智能研究中心(Stanford Institute for Human-Centered AI)共同主任之一。她週二公開露面,參與該校胡佛研究所一場線上視頻會議,和前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討論美國在人工智能上的研發與創新。

 


彈得一手好鋼琴的萊斯就笑說,作爲一個音樂愛好者,她對AI科技可以機械式地彈出完美旋律有些反感;而作爲國際政治的參與者與學者,她則非常關心AI科技存在的道德爭議問題。

萊斯形容,AI技術的研發,就像人類研究核分裂,若應用在覈能上是良善的,但也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這類武器。

對於萊斯的疑問,李飛飛說:“我也堅信科學技術就是把雙刃劍…。我們創新了技術,目的是希望能改善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但不是取代人類,而技術的應用當然可以是以好的方式進行,但也可能會是相反的,最重要的是,作爲一個社會,我們如何設置防護措施,我們要如何集體行動。對我們研發者來說,當然有個人與專業上的道德責任。”

美國前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6月30日參加胡佛研究所視頻活動(胡佛研究所視頻活動截圖)
美國前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6月30日參加胡佛研究所視頻活動(胡佛研究所視頻活動截圖)

 

華裔移民成功故事 李飛飛稱深受美國憲法鼓舞

李飛飛作爲全球最大圖像識別數據庫ImageNet的創辦人,她以教會計算機具有識別能力、就像有了眼睛與大腦般而在AI領域出名,她對臉部識別技術的應用貢獻極高。

然而,臉部識別技術,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卻成爲協助監控人民的迫害工具,新疆再教育營就是一例。

李飛飛曾在谷歌擔任高管,並創立谷歌AI中國中心,讓谷歌與中國在雲端人工智能上的合作更深化。2017年6月,北京清華大學接受中共中央軍委科技委委託,成立“軍民融合國防尖端技術實驗室”,李飛飛後來也參與清華與谷歌合辦的AI研討會。這樣的經歷,也讓外界質疑她與中國官方的交流合作過於緊密。

2018年,谷歌與美國國防部合作,她在主導研究AI技術應用於無人機攻擊的爭議聲中離任。

萊斯和李飛飛都沒有觸及美國與中國的AI應用與競賽,也沒有談到李飛飛加入推特後,如何藉由AI科技協助對抗假信息與不實信息的傳播。

而談到自己的美國夢成真,李飛飛說,她十五歲時和父母親移民落腳新澤西州,後來拿獎學金、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是個得靠政府食物券過活的窮學生。她半工半讀做過中餐館服務員,也在洗衣店打零工,後來成爲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與佼佼者。她說,自己求學時最愛的課程是美國憲法課,美國憲法追求“人人平等”的精神,也讓她深受啓發。

人人享有較均等的機會,再加上李飛飛自身的努力,美國這片自由土地,孕育出像她這樣的成功移民故事。在擔任推特獨董之後,她會如何運用自身專業,保護美國言論自由百花齊放的土壤,會持續受到公衆的關注。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