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家大学计划近年到东南亚国家设立分校。有分析认为,这是中国高校走出国门、扩展中国影响力的第一步。
江苏省政府最近批准省内高校可以前往外国设立分校。美联社日前报道,中国的苏州大学在邻国老挝的分校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开始招收当地学生。另外,浙江大学将和英国的大学合作,选择马来西亚开办分校。厦门大学在马来西亚的分校项目也可能在最近两年启动。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说,苏州大学的老挝分校将设立中文和经济贸易等课程。
有外电报道说,由于大部分老挝的外国公司都来自中国,因此学习汉语对希望找到较好工作的老挝年轻人来说十分重要。
中国社会学者刘先生表示,中国的大学去海外办学将会成为一个趋势,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大陆的学生来源在日益缺少。
比如说今年高考人数不到九百万,而高校毕业的就有六百多万,所以招生开始不足。另外在东南亚办学有一定优势,一是当地华人多,二是这些国家对中国有经贸的依赖,所以这个地区可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过去三十年来,为解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外国大学和中国大学合作办学,并鼓励中国年青人到海外留学。刘先生表示,自从1998年中国大陆的大学开始扩招之后,中国大学数量和招生人数大幅增加,目前已开始出现生源不足的问题。
美国南卡州立大学谢田教授认为,中国大陆的大学虽然比一些发展中国家有优势,但目前就开始向外扩展有些操之过急。
中国实际上自己还在向西方学习,和西方国家合作办学,而且还没有学到家。现在就向海外扩展,似乎有些操之过急。
谢教授认为,历史传统上,中国对周边国家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但最近一百多年以来,尤其在中共执政之后,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目前中国大学向海外扩张的趋势是中国的影响力在区内复苏的一种表现。他认为,和东南亚一些小国比较,中国的大学确实有一定优势,
在基础科学和基础研究方面,中国虽然说不上先进但体系比较完善,另外一方面,在语言,中医和贸易等有一定优势,其他像人文科学,中国虽然比不上西方,但比东南亚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一些海外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大学到海外办学,也是中国政府加强中国软实力的政策。过去十年,中国政府投资巨额资金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以增加中国的“软实力”。不过美联社的报道说,最近计划到海外办学的中国大学,都要自己筹划资金,而不是由政府拨款,这与孔子学院的情况有所不同。
中国的刘先生表示,苏州大学到老挝办分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在老挝的中国企业。
一些当地的中国企业愿意出钱,让大学去办学校,对他们在当地的生意和交往都有好处。比如苏州大学到老挝办学,就是老挝的中国企业出资运作的。
谢田教授则认为,中国的大学并非纯粹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机构,而也是中国官方机构的一部分,在海外设立分校,难免将负责宣传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因此,中国大学海外分校未来的命运可能和孔子学院一样,难有真正的发展。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