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的报道说,中国广大消费者目前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所得到的,是比以前更差的服务,网速太慢,然而网费昂贵。报道说,一些国有企业的亏损命运并没有因其垄断而有所好转,中国联通去年亏损了41亿元。国家发改委对这两家通讯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开启了对国企反垄断的大门。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郑竹园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对中国联通的亏损表示不解。他说,政府钉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问题,也许恰好说明了对电讯企业运作模式的重视;郑教授说:
“电信关系到国家秘密。最近不是有些人把经济数字想泄露,这些人现在都受到了重罚。很多国家的重要数字是不能传给人家的。这个东西你要完全开放恐怕是很难。每个国家,我想包括美国在内很多东西是不能发表的。军事的机密、高科技的机密,这些是不允许流露出来的东西。现在互联网、脸书,网民时时批评政府来鼓动人们上街啦,所以它害怕了就要加强管制。我想是必然的。它不会让网络就像外国人一样可以自由地在上面煽动群众搞什么东西,这个它一定要控制。那这个企业怎么会亏本呢?这我们也不大了解。是不是里头有徇私舞弊呀?照道理说国营企业应该很少会亏本的,因为它是国家成立的。如果有亏本的话,那就是经营不善。主办的人是有问题的了。”
学者朱学渊博士也表示,政府再怎么反垄断,大概也不会将电讯行业私有化,这是由其政治制度决定的:
“现在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它究竟是要把电讯系统私有化?还是要反垄断?这个我们要搞清楚。”
记者:“您什么建议呢?您认为应当私有化吗?”
朱学渊:“这个当然我没办法建议。现在中国不是在强调在文化上要保卫祖国的文化?你好像也看到了这个东西。电讯和文化有重大的关系,是不是?私有化会不会影响一党专制的这种制度?那我就不知道了。因为电讯企业的国有化或者是跟政治制度有一定关系,在中国是和政治制度有关系。它究竟是反什么东西呀,是不是?它现在反对亏损。反对亏损的最好办法是私有化。私有化有效率就会赚钱,有钱不赚你自己倒霉。它就会想办法。但是如果一放的话,私有化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宣传舆论、言论自由有各方面的联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一个效应,那就是中国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了。所以我们就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东西。你有这个感觉吗?”
朱博士表示,厘清私有化、国有化、垄断、效率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对中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举措作出中肯的分析:
“中国的问题过去都是垄断的嘛。比如说铁路就是垄断的。像铁路电讯这些问题国有化是不是会有效率?一般来说国有化是没有效率,国有化如果是全民所有的话,成了一个官僚制度,它不可能有很高的效率,这当然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当然国有化是不是就意味着垄断?私有化也可以垄断。比如说过去美国的AT&T就是垄断了美国的电讯业,美国后来决定把它打散。垄断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个还不是一个效率的问题。国有一般说是会亏损的,对不对?国有企业亏损这是世界性的现象。并非就是中国的现象。垄断和国有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至于亏损不亏损?私有企业也可以亏损的。”
北京律师李和平表示,国有大企业的垄断对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他认为中国好几个大的国企行业都存在垄断问题:
“垄断当然就是降低了创新能力。公民的幸福指数有很大的降低。使国民花了很多冤枉钱。中国的很多这种垄断,垄断得很彻底。它自己提价。公民对它没有办法约束。它确实是在中国危害很大,在中国垄断太多,非常多,你像石油公司全部都是什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些公司它们在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垄断就是土地垄断,他就不把它市场化。发改委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宽带接入用户这一块儿就是说非得要公司垄断,它说的不错,确实是中国在宽带接入这个领域里确实是存在垄断。”
李律师表示,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的国家发改委也许对这两大企业垄断的形成负有某种责任:
“看是不是能解决问题不知道。发的这个钱会对他们有影响吗?这个调查有多大意义?这两个公司本身是谁的,它为什么能够垄断?发改委和这两个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不好去说它。谁垄断这两个公司?垄断企业的背后是谁?是谁在垄断?实际上就和这些官方是一致的。说国有企业在垄断。真正是国有的吗?有多少公民对国有享有这种特权?很少的。都是这些官僚。国有垄断实际上是官员垄断。而这些官包括发改委在内。”
光明网说,只有根除垄断,企业才能站到公平的竞争舞台上,中国经济的活力才能再次迸发。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