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32年江西男子回家了 官媒試圖轉移胡鑫宇案焦點?
當社會聚焦胡鑫宇命案時,中國官方力推同樣發生在江西的尋親成功個案,官媒和各政法官方平臺在過去幾天不停轉發,讓"多代民警接力找回被拐32年男子"的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這引發輿論質疑中國官方是試圖轉移焦點平民怨。
- 官方新聞發佈會認定爲胡鑫宇自縊死亡 輿論疑慮未消
- 同是大案 中美輿論調性爲何截然不同?
- 胡鑫宇案後 爲什麼器官移植再次牽動網民神經?
- 鞋帶能懸吊百斤重物?胡鑫宇命案的未解謎團
- 胡鑫宇屍體被發現全網譁然 警方通報內容引各方猜疑
- 江西致遠中學生胡鑫宇失蹤近三個月 維權網:警方仍拒絕立案
- 失蹤八十天 警方稱胡鑫宇有"厭學情緒"家屬難接受
同樣是生於江西的失蹤人口,胡鑫宇和錢芳勇的命運,截然不同。在江西靖安縣黃龍村出生的錢芳勇,1991年時被人拐走,直到今年才尋親成功。他本週一(1月30)在公安安排下,回家認親,與父母團聚,全程由當地媒體直播。
錢芳勇失蹤時只有4歲,但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還記得被拐走的經過。
錢芳勇:“我在家附近的路邊玩時,被司機帶走的,帶走之後我呆在有個地方約十天到半個月,之後就跟着我養父母,一直到現在。”
錢芳勇的父母也表現激動,他們一家相見、相擁、痛哭流淚的片段,被製作成不同的視顏,過去幾天在中國各大媒體和政法部門的微博平臺不斷轉發,帖子上多配有“永不放棄”、“幾代民警接力找回”等關鍵詞,人民網也詳細報道。
評論:官方欲帶風向 抵銷胡鑫宇案負面影響
旅美的中國資深媒體人程益中對本臺表示,中國失蹤兒童個案,能回家與父母聚團,在中國社會屬正能量的好消息,按官方宣傳部門的一貫操作,以及中國媒體廣泛報道和轉發的情況分析,相信官方試圖藉此轉移公衆對胡鑫宇案處理的不滿。
程益中:“主要是因爲要緩解江西警方在這一次處理這個胡鑫宇案件惡劣的影響,因爲它剛好也都是發生在江西的、失蹤了30年的小孩團聚了,警方取得了一次成績、一個成就來抵消。由於上一個事件到造成這種壓力,符合中國管理輿論的監管部門他們一貫的立場和做法。”
但程益中表示,這種帶風向的處理,效果有限,因爲民憤的根源在於官方對胡鑫宇案的說法,不能提出有說服力的解釋,難以平息公憤。
關注失蹤人口情況的北京時事評論人季風相信,錢芳勇是通過DNA配對成功的尋親案例,也認同他的個案被官方利用,藉以沖淡胡鑫宇事件。
季風:“你相信當地公安機關找了32年嗎?你不覺得奇怪嗎?反正是我不信。反正這樣的事,遇到胡鑫宇的事件,拿出來對照,說不是不負責任,也在努力的找,已盡了力,如果你不相信,看這32年失蹤的案子,我們現在都能找到了。他們現在發放這個訊息,也是爲沖淡胡鑫宇的事。”
廣傳“正能量” 江西警方的“政治需要”?
瞭解警方運作的時事評論員李法天表示,除了政治敏感類的案例,其他難以偵破的案件,例如失蹤人口,警方一般都以不立案的方法處理,以免影響破案率,這次錢芳勇的個案,被警方高度重視,與政治需要有關。
李法天:“在現在這種技術之下,想找,不可能找不到,把所有抱養的孩子做DNA鑑定,什麼結果都有,所以是他們(警方)不幹,只要不影響他的統治,就故意放縱這些東西,根本不去管。如果你在網上發一個涉及敏感的政治話題,馬上山高皇帝遠也把你找到。如果把失蹤人口當大事來解決的話,他不可能找不到,這是在萬千案件之中,找出其中一個,當作‘喪事喜辦’。”
李法天表示,根據中國《民事訴訟法》,任何人只要失蹤超過4年,已可被判定爲死亡,有不少失蹤案都是用這種不了了之的方式結案。
記者:陳子非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鄭崇生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