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下發新文件 "羣防羣治"保政權安全

2023.03.31 00:5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公安部下發新文件  "羣防羣治"保政權安全 2022年12月31日晚武漢市民慶祝跨年夜,大批警察出動維持秩序。
路透

中國公安部向各地公安局發出三年《行動計劃》,將市縣公安局警力下沉基層派出所,再延伸至各城鄉社區,還要求在三年內建立義務警察隊伍,推行"羣防羣治"。另外,公安部還將警察"干預家庭矛盾、感情糾紛"納入《行動計劃》,進一步落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中國公安部網站本週二(28日)消息稱,公安部日前印發《加強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持續推動“警力下沉、保障下傾,全力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該計劃要求市縣公安機關、派出所警力向社區前置,落實派出所和社區民警警力配置“兩個40%以上”要求,鼓勵在市轄區公安分局推行“兩個50%以上”。並建立健全社區警務及值班備勤制度。推進“一村(格)一警”2025年底前實現全覆蓋。

資深評論人士鄭旭光認爲,當局此舉將進一步擴大警察在基層的行動力量。他週五對本臺說:“那就是採用更有強制力的手段對社會進行控制,過去更多的是用社區調解手段,現在要用警察手段,它更有強制力,可以拘留人。居委會的這些組織可以實施行政處罰權,現在通過增建警務室,那麼就名正言順的通過警察去實施。”

市縣公安局警力下放派出所

該《行動計劃》還提出城鄉社區警務團隊,要發展壯大羣防羣治力量,積極培育“義警”等平安類社會組織,推進羣防羣治力量紅色化、組織化、信息化、年輕化。要提高警情協同處置效能,以及科學布建社會面巡邏防控網,加強對派出所處置警情的勤務支援。

 

資料圖片:2022年11月29日,北京,警察在亮馬河沿岸的一條道路上巡邏。(法新社)
資料圖片:2022年11月29日,北京,警察在亮馬河沿岸的一條道路上巡邏。(法新社)

江蘇宜興時事評論人士張建平對本臺說,公安部在《行動計劃》中提出推進羣防羣治力量紅色化、組織化等四化,唯獨沒有“法制化:“這個舉措可能出於現在社會治安問題的考慮,現在的社會矛盾尤其與失業率飆升有關係。我們看到的‘四化’,沒有提法制化,公安機構辦理行政及治安案件,規範執法、依法行政這是第一位的。很遺憾,這個最關鍵的部分沒有。”

張建平認爲,市縣公安警力前置到基層社區,並不能真正維持社會穩定,而維持社會穩定的方式非常重要。他說,百姓歡迎警察維護社會穩定,但是執法一旦超越法律,就淪爲警察社會:“如果超過了依法執法,就變成了警察國家的形象。一定會引起民衆的反感,而且會造成社會更加不穩定。”

公安部的警察《行動計劃》還提到,要完善派出所等級評定製度和“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命名標準,建設更多的高等級、楓橋式派出所。

“朝陽大媽”推廣至全國各小區

資深媒體人馬聚對本臺說:“公安部最新推出的行動計劃是根據習近平一向推崇的所謂新時代楓橋經驗,這樣的社會控制可能有兩個要點,不僅僅是內部維穩機制的加強,那麼如此緊張的建立維穩機制,要有義務警察,全國推廣‘朝陽大媽’的做法就是爲了保護政權。”

 

戴着紅袖章的老年志願者,在北京市中心的街道路旁值班。(路透社)
戴着紅袖章的老年志願者,在北京市中心的街道路旁值班。(路透社)

上海小區居民張先生告訴本臺,警察這種網格化管理,就像下圍棋一樣:“他們把監控範圍擴大到就像下圍棋一樣,一個個的把你圍住,這就是他們說的叫網格化管理,這一格子有問題,馬上就把它包圍。現在不是人民政府,而是以人民爲敵人。”

《行動計劃》還提出對家庭事務的干預,其中寫道:要健全落實家暴告誡處置制度,結合接處警、查辦案、駐社區等工作,依法干預家庭矛盾、感情糾紛,及時發現預警、多元調處化解,嚴防激化升級。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嘉遠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