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事件十周年研讨会在香港召开。当年就该案上书全国人大、并最终推动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宪政学者许志永,被北京警方禁止出境参加会议。许志永通过网络在研讨会发言,谈孙志刚事件之后十年来的中国人权及社会现状。
广东孙志刚案件十周年研讨会星期六在香港举行,此次与会成员许多来自中国大陆,北京关注公民运动机构公盟负责人许志永星期六在推特说:“去香港参加孙志刚案十周年研讨会,机场过边检后被拦截,其间笔录涉及财产公示、黑监狱、教育平权、同城公民聚餐,回答皆是‘继续努力’。我要求最后补充“‘对北京公安非法限制出境、非法限制自由、非法搜查严正抗议’,不补,没签字。直至晚上十二点回家,现楼道外有人看守”。许志永虽然不能前往香港参与会议,但是他通过社交工具与现场人员进行互动讨论。
许 志永说:十年间我们努力推动很多案件,我们发现现在公正的案件越来越多,这个社会也到了临近边缘的时代,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贪腐问题越来越严 重,表面上在反贪腐,但实际上中国的官民已经形成了对立,也预示着中国将面临着变革,如果法治制度没有改变的话我们忙这么多年发现侵权案件越来越多,所以 我们去年就推出了新公民运动,新公民时代是指这个时代,包括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孙志刚案件之后十年变化
此次参与会议的人包括徐昕、滕彪、张守东、展江、胡泳、迟夙生、蔡崇国、艾华、 刘海波、曾金燕、刘卫国、郝劲松、程翔、笑蜀、叶隐、孟浪等。会议在介绍孙志刚案件后各方与会人员展开讨论,话题围绕在案件十年间民间和官方的变化,不少与会的人士对于当局是否会逐渐尊重人权并不抱持乐观看法。
互联网作家叶隐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不抱希望,反而对微博等自媒体更有期待,他认为透过自媒体的模式向外界传播信息达到的效果比传统媒体要有更好的宣传效果,但他认为当局的封号行为给公民行动蒙上了阴影。
作家笑蜀表示目前的社会运动的来源仍然是中坚力量,无法形成规模,他认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无法克服恐惧而走出来,。笑蜀说:要解决规模问题,规模不是从个人英雄主意和精英中来,规模只能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从社会的中坚人群中来,没有普通人的卷入就没有规模,少数精英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抗战突破不了这种瓶颈。
媒体人胡泳在最后表示孙志刚事件过去10年也是中国维稳的10年,他认为胡锦涛,温家宝执政的10年中虽然废除了收容制度,但是在其余人权议题上反而不进则退。胡泳表示:十年维稳的结果,导致我们十年后讨论孙志刚案件都没有办法自由的讨论,比如最近发 生的事情同样是巧合,2003年出生的小女孩张安妮被禁止上学,理由是他父亲不能提供暂住证等的一些证明,导致他的女儿变成年龄最小的异议分子。
孙志刚案件发生在2003年。原籍湖北的孙志刚被广州市政府执法人员以所谓“三无人员”进行收押,拘押期间被收容所员工殴打身亡。经媒体披露后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收容制度的讨论,也成为官方最后废除收容制度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