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化政策下維吾爾人成新娘招募對象 維漢通婚成護身符?


2020.08.24 11:15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000_Hkg10181619.jpg 中國政府鼓勵維漢通婚 (AFP/資料圖)

 

隨着北京持續對新疆推行漢化政策,維吾爾人和漢族人通婚逐漸變得普遍,甚至有人在網上重金招募維吾爾女性作爲婚姻對象,但這類以種族融合甚至政治考量爲基礎的婚姻備受質疑,並衍生出連串家庭和社會問題。

廣告:“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創造了美好生活,爲響應政府對維漢婚姻的號召,我們緊急招募一百位新娘,以促進民族一家親,歡迎來電諮詢,成功介紹的人士會獲得重金酬謝。”


 

這個來源不明的30秒廣告近日成爲海內外維吾爾人茶餘飯後的話題。臺灣中亞學會的伊斯蘭問題專家侍建宇表示,目前難以確定廣告是有官方背景還是純粹民間發起,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廣告的出現並非偶然。

 

資料圖片:2018年9月20日, 新疆和田團結新村一所住宅內顯示維吾爾和漢族男女共持五星旗的壁畫。(AP)
資料圖片:2018年9月20日, 新疆和田團結新村一所住宅內顯示維吾爾和漢族男女共持五星旗的壁畫。(AP)

侍建宇:“可以確定的是最近半年,中國宣傳系統的確動員力量去製造各種不同的視頻,放在社交網路的平臺上,去鼓吹所謂的維漢通婚。這是非常清楚的。這是宣傳系統的一個工作。因爲這不僅出現在流出來的這個維吾爾語視頻上,在抖音和 Youtube上也有類似的東西。”

廣告也引起世界維吾爾人大會發言人迪裏夏提的關注,並且認定這是北京的漢化政策。

迪裏夏提:“地方官員在協助中央官員在當地推動維漢通婚,居然在當地宣稱,這是新疆實現中國夢的一種途徑,是一種正能量,民族團結一家親,能增強維吾爾民衆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中國政府有系統地威逼利誘維漢通婚

中國政府被指有計劃向新疆地區遷徙漢族人,以此擴大漢族人的影響,強化新疆是中國一部分。近年以各種手段利誘、鼓勵甚至脅迫漢族和維吾爾族通婚。

另一方面,中國和西方國家就新疆人權狀況的爭議,被稱爲再教育營的教培中心一直是焦點。外媒掌握的文件顯示,到清真寺、留須、申請護照、瀏覽海外網站,與境外人士成爲微信好友,都足以使少數民族被禁錮在再教育營。

迪裏夏提不排除,部分維吾爾族人選擇走維漢通婚這條路是爲了自保。

迪裏夏提:“有些人透過中國在當地所推行的這種政治通婚的政策,通過嫁給中國人,以此換取她個人以至父母等親屬,免遭送進再教育集中營。”

 

資料圖片:中國和田市的一家地毯工廠裏,一名維吾爾族婦女在地毯織布休息時照顧她的孩子。(AP)
資料圖片:中國和田市的一家地毯工廠裏,一名維吾爾族婦女在地毯織布休息時照顧她的孩子。(AP)

新疆早在2014年開始就已提倡維吾爾人與漢族人通婚。當時已有地方政府向響應號召的人士提供一系列獎勵,每雙夫婦在新婚首5年,每年可獲得1萬元現金獎勵。兩人的父母和子女也會優先獲得就業和住房分配。

隨着新疆的漢化政策不斷擴大,維吾爾人與漢族人結婚已變得相對平常,但迪裏夏提表示,巨大的文化差異導致這類婚姻往往悲劇收場。

迪裏夏提:“維吾爾人信封伊斯蘭教, 中國人很多是信奉佛教或者無信仰。兩個人在一塊在信仰上會發生衝突。更關鍵的是,維吾爾人信仰伊斯蘭教,不僅是信仰問題。從生活習慣到飲食文化與中國人都有區別。衝突從小變大,最終走上家庭分裂。”

臺灣的伊斯蘭問題專家侍建宇也認爲,所謂的民族融合往往招致反效果。

侍建宇:“如果是維吾爾女性嫁給漢族。她的父母可能就把女兒丟掉了。

‘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如果是嫁給漢族人她基本上就是斷絕家庭關係了。不是每個人都受過良好教育。通常這樣結婚的人,她的情況都是很特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婚姻會促進多少民族融合,是有很大問號的。”

新疆目前有1300多萬穆斯林人口,當中包括維吾爾,哈薩克,和其他少數民族。有分析認爲,中國過去長期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男女比例失衡,相信當局有意通過把維吾爾女性融入漢人羣體,扭轉這種狀況。


記者:高鋒 責編:胡力漢 嘉遠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