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稱中國社會結構滯後於經濟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題爲《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研究報告稱,中國社會結構滯後於經濟發展約15年,調整中國社會結構的關鍵在於:通過改革戶籍和社會保險制度等舉措實現城鄉一體化。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道

2010.01.10 16:20 ET



中國社科院的報告說,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甚至後期階段,但是社會結構仍然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綜合各家媒體的相關報道,社科院報告所謂社會結構,指的是人口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就業結構、家庭結構、城鄉結構等多個指標。社科院報告稱,“根據測算認爲,中國社會結構滯後經濟結構大約15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家徐滇慶說,有一點還不清楚:中國社科院報告所謂“中國社會結構滯後經濟結構大約15年”的測算,是以什麼參照系作依據?

“它沒有告訴我們,它是怎麼來建立這個比較體系的?我們在談滯後或者超前都是要有一個參照系,就是說你照什麼東西來比較?滯後15年,跟誰比滯後15年?中國的經濟改革是史無前例的。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和中國處在同樣的狀態。那麼,究竟是超前還是滯後呢?你都不能說,因爲你沒有一個參照系。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定要說15年也好、20年也好,這個大概說的都沒有足夠的根據。”

社科院的報告指出,國家幹部被公衆認爲是收入最高的羣體,收入評估排名前五位的羣體是:國家幹部、演藝人員、私營企業主、國有集體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對此,徐教授指出,這個排名也許與實際情況有出入:

“如果你看工資單,中國的國家幹部的工資單並不高。省級幹部一個月7、8000塊錢人民幣。咱們不說貪污,貪污的事情是說不清楚的。那麼,請問這個報告說公務員的工資比企業家還高,那麼,企業家一個月幾萬塊錢,幾十萬都有哇。那麼現在就說公務員工資高,請問數據哪裏來的?”

但是,徐教授表示,他同意中國社科院的結論: 社會結構調整的關鍵在於推進城市化。徐教授說,中國的城市化將是中國人民和政府所面臨的一個艱鉅的戰略任務:

 “中國目前呢還有52%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就業勞動力呢佔全國的比例呢也是在50% 左右。而在工業化國家呢美國真正從事農業的只有全部勞動力的0.8%,日本呢多一些4%。所以,這麼一看呢是中國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太多了。所有的國家在從農業國向工業化進展過程,包括美國在內,300年前幾乎都是農民,那麼逐漸都要轉移的,從農業轉移到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國呢也正在走,但是中國和亞洲四小龍的區別是經濟規模太大,所以呢它要轉移的量太大。從目前來看,中國有7億多的人在農村,有4億多的勞動力。所以,中國的城市化跟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還是一個相當長時期的戰略任務,絕對不能低估它的艱鉅性和長期性。”

中國社科院的報告在談到中國的人口結構的時候指出,中國人口性別差距越來越大,到2020年,適婚男性人數將過剩2400萬。對此,徐滇慶表示,就他所掌握的數據而言,中國人口的兩性比例問題並不比30年前嚴重多少, “看起來沒有太大問題”。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