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7天的里约奥运会闭幕。中国队在多个优势项目遭遇挫败,居金牌榜第三位,落后于英国。中国队总体成绩在最近4届奥运中首度跌出前两名。有不少民众开始反思中国体育的体制弊端,批评中国体育是政治任务,有违奥运精神。有分析指,中国的举国体制遏制群众体育项目的开展,阻碍大众体育的普及。
里约热内卢的奥运圣火缓缓熄灭,美国毫无悬念蝉联奖牌榜霸主地位,上届奥运的主办国英国,以27面的金牌总数名列第二,仅排在美国之后,并首度超过中国。中国的优势项目接连遭遇挫败,最后以26金排名第3。这是近4届奥运,中国首度跌出前两名。
网络上,有不少中国网民开始反思举国体育的弊端。有网民指,中国这种倾全国之力拿金牌的做法,早已剥离了最初的运动使人快乐、回归自我成就感的本质。也有网民表示,个人成败攸关着国家的荣辱和沉重的民族使命感,本身就不是奥运精神。也有网民再度提起“洪荒少女”傅园慧的“真情演出”,是 反抗“举国体制”的鲜明标志。
关注奥运的网民周周煮粥接受本台采访时称,在中国的举国体制下,国家体育总局赋予体育和奥运会的定位,不是“运动嘉年华”,更多是一种政治任务,金牌背后是维稳思维:
“用金牌的轰动效应来扩大自豪感,让民众对这个专制政权有一个认同感,让民众不知不觉的麻醉在这个思维里面,起到一种维稳的作用。对整个社会是有伤害的,因为我们举全国之力去培养奥运金牌是不智的。”
获得金牌的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赛后表示:“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引发网民纷纷点赞,认为她的话道出了奥运竞赛的真正精神。
河北独立媒体人朱欣欣告诉本台,这次奥运,中国民众的取向确实发生了变化:
“这次奥运会,我发现没有像以往这种全民狂欢的场面了,走在街上也看不到放奥运的电视节目啊,有人在路边喝啤酒看电视啊,已经没有这样热烈的场面了。同时网友们对奥运品头论足,尤其对中国举国体制反思批评的声音也特别多,这是好现象。”
不少中国网民认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地体育主管当局,投入大量资金培养金牌运动员,忽略了基层民众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导致中国普通民众身体素质出现明显下降。
朱欣欣表示,由于涉及切身利益,中国民众对举国办体育的机制日益不满:
“举国体制走到今天已经看到它的种种弊端,拿奖牌成本特别高,可是这个钱没有用到老百姓身上。纳税人的钱养活少数体育精英,老百姓的体质不像过去,反而下降了。体育设施、群众性锻炼的场地太缺乏了,老百姓的这个特别有意见。”
有分析说,按照北京奥运中国获得的金牌数量和中国的体育投入,每一块金牌政府财政投入约7亿人民币。但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建设中对公众开放的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都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有专家认为,本次中国获得的奥运金牌数量下降,引起中国人对体育运动本质的反思,可说对中国反而是一件好事。
(特约记者:忻霖 责编:石山/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