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往何處去? 美中學者滕彪、黎安友開課
近日,中國著名人權律師滕彪攜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在美國新學院(The New School)用中文開講《中國往何處去:政黨,國家,與國際秩序》。兩位學者通過分析中國共產革命、黨國體制、意識形態、法律人權、社會結構、國際關係等層面,向世界介紹中國政治研究的最新動態。那麼,在習近平取得第三個五年任期後,中國將往何處去?以下是本臺記者經緯對滕彪的專訪。
記者:滕先生您好,您和黎安友教授共同開設這門免費課程的目的是什麼?
滕彪:”我們開設這個課當時一個重要的想法是,網上關於中國政治的討論雖然有很多,但都是比較淺顯的,而且有很多陰謀論,一些謠言和不可靠的東西,沒有系統的理論,也沒有真正嚴肅地建立在事實和過去研究基礎上的討論。(這門課)不僅僅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政策的現狀,而且能夠爲他們提供一些分析工具和理解中國政治的背景,比如說中國的歷史問題,從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的分析角度和其他學者,尤其是西方學者,關於中國政治社會的研究成果等等。“
記者:您提到您和黎安友教授將用中文向世界深入分析中共政治去向,可以具體介紹一下這門課程的設置嗎?
滕彪:”這門課程總共是24次,基本上關於中國政治、法律、社會、人權還有國際關係,主要的問題都會談到。我們已經講了3次課,討論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文革和毛澤東,以及中共的權力結構和權力交接。接下來我們會討論經濟對中國政治的影響,中國憲法和法律問題,中共意識形態的變化,接下來會有香港、臺灣、西藏和新疆問題;還會討論國際關係、外交和對華政策,最後會討論中國的民主轉型。“
記者:中共二十大後,習近平成功取得了他的第三個五年任期。您如何解讀中國接下來的政治走向?
滕彪:”基本上,習近平不會放鬆對中國社會的控制,他會繼續用各種方法,包括使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去加強對社會、對公民的監控。而且在改革開放這方面,他會繼續這種倒退的政策,也就是說在很大程度上 逆轉了過去改革開放的一些做法。所有這些,都是爲了繼續鞏固他個人的統治以及中國共產黨對權力的壟斷;在國際關係上,也不太可能回到過去那樣一種融洽的、西方爲了賺錢保持和中國的緩和關係。在習近平時代,過去的十年越來越壞,接下來的五年、甚至十年以上,前景基本上也是越來越黑暗。“
記者:您認爲阻礙中國政治進行民主轉型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滕彪:”最大的困難還是中國政府對民間社會的管控越來越嚴,越來越密不透風。在過去江澤民、胡錦濤時代,還有一定的空間發展一些維權運動。雖然中國的政治體制一直都是嚴格的一黨制,但是在八、九十年代後,有互聯網和市場經濟,也有國際化、對外開放的一些措施,自由主義思想開始傳播並且獲得了一定影響力。所有這些空間在習近平上臺後都慢慢被清除了,民間無論是思想傳播還是行動的空間,在過去十多年內都在急劇惡化,這是中國民主轉型最大的阻礙。“
記者:您曾分析說,習近平獨攬大權是中共爲了應對統治危機的一個集體選擇,”任何爬到高層的中共官員,爲了中國走向民主憲政而發動政變的意願幾乎爲零。”所以您認爲,如果中國進行民主轉型,黨外勢力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嗎?
滕彪:”黨內不太可能推動中國走向憲政民主,最多有一些稍微傾向於開放的改革思想,黨內所謂的改革派也只是從共產黨專制的角度考慮,希望能多一點社會空間,整個憲政民主體制沒有可能往這方向發展;主要還是靠民間的力量,當民間和國際社會形成更大的壓力之後,黨內這些改革派纔有可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的話,共產黨的掌權者不會主動走向開放和民主。“
共同授課人黎安友也曾在自己的著作《銳實力製造機:中國在臺灣、香港、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操作與中心邊陲拉鋸戰》中警告說,習近平在其第三個五年任期內會加速在全球的勢力擴張,面對中國影響力進行反抗目前已經成爲了全球性現象。
記者:經緯 責編: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