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新京报》星期二有长篇报道说,反中国反腐败背后的逻辑是创造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生态。中国反腐对经济究竟产生什么作用?
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反腐时下似乎越来越严厉,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一年来, 中纪委网站“案件查处”一栏公布的落马官员有547人, 其中包括一名前政治局常委,两名副国级官员和三十七名省部级官员, 平均每个月近五十人成为“拍蝇打虎”的成果。总部设在德国的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亚太区负责人廖然先生星期二表示,反腐败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杀贪官,抓贪官:
“中国很多老百姓的理解就是, 反腐败成功与否取决于多少贪官被抓,多少贪官被判。老百姓恨不得看到有多少贪官被杀。由此, 大家都在猜,哪一个老虎更大。以前是猜周永康, 现在周永康已被定案,大家又猜下一个是谁。其实, 这些都不是反腐败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为了建设一个法制社会。。”
廖然先生认为, 中国反腐短期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发展放慢,因为反腐败确实造成中国高端的楼堂馆所和奢侈品消费的下降,确实造成公车消费、公款旅游和所谓出国考察断崖式停止。廖先生强调,中国经济因反腐力度加大而产生的短期放缓其实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建立在贪官经济上。
虽然如此, 深圳独立投资理财专家邹涛星期二表示,他对中国目前声势浩大的反腐有利于创造经济可持续增长生态的前景并不十分看好:
“目前我的观察认为,反腐还只是人治的一个体现, 并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反腐的东西,因为我们要知道目前中国的官员为什么有那么多腐败,为什么有那么大机会进行权力寻租, 其根本原因还是政治制度, 即官员只需对上负责, 不需要对下, 对老百姓负责; 官员的的命运掌握在上一级官员的手中,民众监督不起作用。尽管习近平强调,反腐倡廉要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但是目前中国反腐还是治标不治本, 并没有从制度入手根治腐败,所以对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而言也不可能有什么帮助。由于没有从制度入手解决问题,待反腐的风头已过, 腐败官员还会进行权力寻租。”
针对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说, “反腐要坚持标本兼治。 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说法,邹涛认为, 只要中国政治制度没有变革,还是中共一党专政,没有形成中共党内监督、媒体监督和民众监督三种军队并辔的局面,腐败还会存在,可能只是变化一种方式而已。
廖然表示,中国反腐败的目的应该是建立公平法制的社会, 至于能否最终达到目的现在还有待观察:
“至于经济将来是否因为现在的反腐而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也有待观察。 然而,现在的反腐有助于打击和停止三公消费, 有助于平息老百姓对腐败的怨愤,有助建立公平的法制社会,至少在短期内效果是明显的。”
中国反腐有成本也有代价。有国际金融机构测算,反腐可能拉低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0.6到1.5个百分点。至于说到长期, 中国反腐究竟能否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可持续增长生态,现在看来还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下结论为时过早。
记者:闻剑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