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火化留下謎團 外媒贊其政治遺產

2023.11.03 02:52 ET
李克強火化留下謎團 外媒贊其政治遺產 北京一處大屏幕播放習近平悼念李克強新聞。
路透社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的遺體日前在北京火化。各國媒體針對李克強的治喪規格、當局的處理方式以及民衆的哀悼等,紛紛發表評論性報道。當晚,中央電視臺以頭條播出習近平向李克強遺體告別的相關內容,引發輿論關注。

今年3月卸任的李克強一週前在上海猝逝,其遺體本週四在北京八寶山公墓火化。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李克強遺體告別儀式。央視新聞當晚把習近平和六名常委到八寶山參加李克強遺體告別的消息放在頭條位置,兩位男女主播穿黑色西裝朗讀官方擬定的通稿。

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週五接受本臺採訪時說,央視所播出李克強治喪新聞稿,包括主播穿什麼樣式的服裝,均爲官方安排:“我認爲這是官方授意的,李鵬治喪活動就是這種模式。兩位主播用那麼低沉的聲音,含着無限悲痛在那兒表演,我不覺得他們兩個人對李克強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學播音的時候這是一個主要課程,對中共領導人都稱偉大的什麼政治家,第二條新聞的聲調都變了。”

從李克強逝世到火化,整個過程僅一週時間。在此期間,海外媒體持續關注中國各界民衆自發悼念李克強,同時關注中國的政治走向。《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爲《李克強遺體火化,人們對前總理的緬懷給習近平投下陰影》的文章指出,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上週突然去世,引發了線上線下的沉痛悼念,一些人藉機隱晦抨擊習近平的強硬統治。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李克強的突然離世引發中國民間緬懷浪潮。回看李克強的兩任總理任期,中國的GDP從53萬億增長到121萬億元,年均6.2%;他頗爲重視的醫保改革,覆蓋人羣也從5.4億增加到13.6億。

西方媒體讚揚李克強

《華爾街日報》引用泄露的美國駐華大使電報說,李克強曾表示,中國官方GDP數據是人造的,不可靠,所以他關注中國的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發放的貸款額。之後,一系列衡量中國經濟狀況的替代方法相繼出現,這些非官方指標被統稱爲“李克強經濟學。”這從根本上改變了經濟學家對中國發展情況的判斷。

路透社也提到“Likonomics”,評論李克強將作爲自由市場和關心窮人的倡導者而被銘記。英國廣播公司則讚揚李克強是一位非常熱情、開放的人,真正致力於推動中國前進。彭博社則表示:“斯人已逝,願他安息,和他的才華、未竟的願望一起。”

不少中國網民議論日前的告別儀式上,習近平和李克強遺孀程虹握手時,程虹未直視習近平,而與另外6名常委握手時,程虹看着對方。對此,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接受本臺採訪時說:“坊間都紛紛議論,認爲李克強是習近平所害。其實程虹還應向前更走一步,當面訓責習近平。就像當年李昭(胡耀邦妻)責問鄧小平一樣,直接就說胡耀邦是你們害死的。”

根據中國官方發佈的通告,2023年10月26日,李克強在上海休養時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於次日0時10分逝世,享年68歲。李克強成爲中共建政以來,離任年紀最輕、離世卻最早的總理。

中國異議人士季風告訴本臺,他因李克強逝世當天在社交媒體發表相關評論,而被國保限制自由6天:“我當天發了李克強一條推文,他們叫我撤下來。我拒絕後,被限制自由6天。”

網絡上對李克強死因質疑不絕

近日,網傳新華社退休記者顧萬明的公開信寫道,李克強到上海“休息”顯然經過黨中央批准、安排,否則不可能出京、入滬。許多黨員、人民羣衆對李克強25日到上海,26日僅僅一天就突然逝世覺得不可理解,認爲其中有很多事實沒有說清,很可能存在嚴重的問題。信中提出,停止遺體火化安排,以待調查;成立黨中央、國務院聯合調查組,查清李克強死亡真相,給黨員和人民一個交代;對所有相關人員進行調查鑑別,並相應追究責任等五點要求。不過,本臺無法覈實此信的真實來源。

學者陸軍接受本臺採訪時說,李克強去世激起民衆的憤怒情緒:“這次李克強意外去世,民間自發悼念異乎尋常。很多年沒有看到過,民衆對領導去世有這麼普遍的懷念情緒和悼念行動。但是客觀上,李克強和他兩位前任比較並無特別過人之處。作爲政治家,他的政績平平,但是爲什麼民衆對李克強去世反應那麼強烈?”

比較中國前總理李鵬去世,湖南異議人士趙先生對本臺說,李克強治喪規格其實不如李鵬,除七常委各自送花圈外,其他中共元老都合送花圈:“就是‘睡通鋪’,除了胡錦濤是單獨送李克強一個花圈,其他十個、八個合送一個花圈。這是民間對政府不滿總算找到了發泄口,中國人習慣用這種方法表達。”

資深評論人士蔡慎坤評論寫道,西方媒體對李克強的評價遠遠高過國內官方的評價,而國內即使是民間,也只認爲他不過說了幾句真話而已。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