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提醒六大"殭屍化"危機遭封殺 分析:習近平聽不進真話
中國經濟學家魏加寧日前提出警告,伴隨經濟下行,中國經濟在市場、企業、銀行、央行、財政和政府方面出現"殭屍化"風險,文章已遭全網封殺。分析指,魏加寧敢於對權力說真話,但是中國人現在說真話反而要恐懼,因爲只有一個人的腦袋決定了十四億人的腦袋。而習近平雖然在新年談話中姿態稍低,但是獨裁者很可能會再找機會對白紙運動者秋後算賬。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學術顧問兼首席經濟學家魏加寧,應邀出席2022年12月24日第五屆中國金融安全論壇,並發表講話,但目前已遭全網封殺。
魏加寧首先提出,中國經濟增長長期放緩已經威脅國家經濟安全。2022年初他曾提醒,“如果經濟持續下行,一旦越過某個臨界點後就有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果然從4月之後,中國的投資、消費、出口全面下跌,金融數據慘不忍睹,即使中國國務院緊急召開了10萬人大會,和釋出12萬億的“穩大盤”計劃,但“對經濟增長所起的作用,連個像樣的影子也沒有看到。”
魏加寧:中國6大“殭屍化”危機的放開時機、姿勢和方式不對
魏加寧還點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六大風險。
一是要防止市場的殭屍化,他說,當前已經不是擔心“全球化”而是“去中俄化的全球化”,就是人家繼續推進全球化,但是“不帶我們玩兒了”。
二是要防止企業的殭屍化,國有企業透過項目轉包、資金轉貸、壟斷漲價獲取利潤;然而民營企業暴雷、破產、跑路,躺平了一批。
三是防止銀行的殭屍化方面,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放貸意願在下降,出現“惜貸”現象,甚至是“抽貸”、“假貸”現象。
四要防止央行的殭屍化,一方面是企業“惜借”,另一方面是銀行“惜貸”,導致貨幣政策失靈。魏加寧點出最後可能導致“滯脹”(停滯性通貨膨脹,經濟停滯但失業、通貨膨脹持續)。
五要防止財政的殭屍化,今年以來,中國長三角一帶省市的財政收支也出現了鉅額赤字,因此,財政政策很難發揮積極作用。
最後一點則是要防止政府的殭屍化,“由於目前決策重心偏高,必然導致下面政策左右搖擺,從一個極端擺到另外一個極端。”魏加寧以清零政策放開爲例,點出三大問題“時機不對、姿勢不對、最後是方式不對,沒有做好準備。”
中國非科學化防疫 驟然放開造成大規模染疫死亡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在本臺“亞洲很想聊”節目中提出,現代防疫觀念是“壓平曲線”,目的是延緩驟然染疫高峯。三大策略分別是,疫苗開發改良,擴大疫苗覆蓋率特別是高齡人羣,擴充醫療收治能力,與病毒採取時間賽跑。但是中國核酸、封控、隔離,不是科學做法。把人與病毒隔離,人沒有免疫力、病毒未消除,一旦驟然開放就造成大規模感染和死亡。
“魏加寧敢於對權力說真話,其勇氣跟疫情爆發時李文亮醫師的精神一致,今天在中國已成寒蟬化社會。只有講假話,我纔敢於理直氣壯,講真話內心恐懼不安。”宋國誠繼續說道,“中國社會一顆腦袋決定14億腦袋,愛國者只能複製中央宣傳的調子。魏加寧是少數保持清醒的人,這種清醒的語言無法傳到人民耳中。”
非政府組織“中國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在節目中分析,魏加寧身處中國、曾是中國官員,說話還保留幾分。中國政府的嚴重問題是“決策重心太高”,這是非常微妙的說法。
楊建利:白紙運動爲中國言論帶來本質變化
楊建利追溯疫情剛爆發之初,李文亮事件後,中國網絡出現一次“起義”,中共一黨言論瞬間處於劣勢,習近平感受情勢危機。在李文亮去世後10天左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習近平講到“我們工作存在問題”,這對永不認錯的領導人很罕見。後續還有清華大學前教授許章潤髮文、以及前國企集團總裁任志強發文,稱習近平是小丑,脫光衣服也要做皇帝。異議人士許志永公開信要求習近平下臺。
儘管習近平一度放軟身段,但很快就反撲壓制反對言論,白紙運動又來到新的轉折。“這次(魏加寧)能發出的前提是白紙運動,對中國生態帶來本質變化。中國老百姓政治不滿表達出來,讓大家知道我不是(單獨)一個人,這讓國際分析人士很驚訝。”楊建利說。
楊建利指出,習近平從清零、到完全放開躺平,其威望、權威急劇下降,目前還未看到對白紙運動參與人士殘酷迫害、鎮壓,至少目前看來公開表達不滿成本不高。
楊建利:“白紙運動後,習近平三個字概念已經不一樣,表達空間增大,民衆包括魏加寧這樣的黨內菁英學者膽量增大,因爲恐懼降低,你會發現最近言論比以往更活躍。現在的問題是在這種政治言論下,習近平可以忍耐多久?”
從白紙運動到煙花事件 習近平威望受挫?
楊建利進一步分析,在胡溫時代,共產黨在網絡言論空間處於“守勢”。中共唯一合法性來源是高經濟增長。而習近平接班後,中國經濟下行,此時只能靠民族主義來增加合法性。
此外,習近平提出兩個互不否定,“前30年跟後30年不矛盾”,把毛、鄧同時政治正確化,那共產黨工具箱就多了,需要政治控制就用毛,需要經濟發展就用鄧。
楊建利:“(習近平)權鬥很有能力,能控制到這樣的程度。在經濟政治上過去十年接連失敗,一會資本需要打擊、一會不需要,又開始討好資本家。治國沒能力、搞個人崇拜害了他,是個神,他提出的任何東西不能輸,但清零政策、GDP增長率5.5%都失敗。”
當政治受挫、權威降低時,楊建利分析,習近平需要藉着經濟反彈恢復威望,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壓力是“養老”,目前疫情中死掉的是他們認爲是“負擔”的(老人);在政治反彈方面,雖然已經清理掉對手,但親信卻可能成爲他未來的心腹大患。他預期,習近平將藉機對白紙運動參與者進行秋後算帳,否則將有隱患。
記者:黃春梅 責編:許書婷 陳美華 梒青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