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治中國"大反動"  需以"革命性改革"終結歷史輪迴

2023.03.10 10:48 ET
習治中國"大反動"  需以"革命性改革"終結歷史輪迴 亞洲很想聊主持人戴忠仁(左至右)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共同主席王軍濤、巴黎大學教授張倫。
Photo: RFA

習近平無懸念連任國家主席,巴黎大學教授張倫在自由亞洲電臺"亞洲很想聊"節目中,呼籲以"文明崛起"取代"民族主義崛起",中國的改良沒有徹底解決體制的本質問題,需要革命性的改革終結歷史的輪迴。民運人士王軍濤則指出,白紙運動使得新一代年輕人登上政治舞臺,具有重要意涵。

習近平近日在兩會罕見點名華盛頓,指出中國這五年發展的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巴黎大學教授張倫9日在“亞洲很想聊”節目上分析習近平是政治考量,中美雙方緊張趨勢升高,中共官方最近把許多事“挑白了說”,上了一個聲調的臺階。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共同主席王軍濤則認爲,習近平找美國作爲他施政失敗,造成經濟下滑、失民心的墊背、代罪羔羊。

張倫提到,他在習近平初上臺不久的2013年下半年就寫了文章,判斷習往“新毛主義的執政理念”方向走去,是大反動、大倒退。

張倫主張中國在全球地位的設想,應以“文明崛起”,而非“民族主義崛起”。他提到,習近平提倡所謂民族主義式的崛起,有太強的十九世紀色彩,好似“你的崛起,是以他人受壓迫爲代價”。

張倫說:“不只停留在批評,民族主義式崛起的取向,希望以文明崛起,中國人的努力方向,以現代自由民主法治爲核心,現代性爲核心,記取自己文化好的東西,臺灣是好例證。”

巴黎大學教授張倫。(RFA)
巴黎大學教授張倫。(RFA)

張倫另提出冀望中國出現“革命性的改革”,從八九六四“天安門運動”,到去年終結清零政策的“白紙運動”,張倫指出,六四時王丹等學生領袖提出的七大訴求,三十年沒有解決、仍是今天中國不能逾越的基本問題。

張倫舉例:“要求官員公佈財產、要求民間可以辦報這些問題,中國不解決司法公正,中國民族能真走向未來文明崛起嗎?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變革動力不可能消失。年輕人、學生一定會在特殊情境下會有基本需求,白紙運動就出來。”

張倫說,過去三十年以經濟代替政治,抗爭的主題是罷工、房子被拆遷、要求償還工資等,帶有政治議題的社會運動,重新回到中共舞臺,“不自由毋寧死”、“要習近平下臺”這種直接的訴求,不是一時形成的風潮,未來會以不同方式重新展現。

張倫提到,文革時代,毛澤東的政策,跟百姓喫好喫壞有關。到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高速增長,政治和經濟系統可分化開來。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共政策調整,老百姓只要喫喝玩樂、不碰政治就好,年輕人可以留學、旅遊,是過去沒有的。人會理性思考,趨吉避凶,但這三年疫情,國家清零政策,喚醒人民認識到,權力對生活產生直接壓迫,人民權利被剝奪,兩者又連在一起。

張倫說:“人民覺醒了,享受的自由是虛假的,權力會影響你的生活,你玩遊戲沒有自由,上廁所要排隊,連洗澡都不行。這覺醒意義衝擊很深刻,種子已在發芽,銜接三十年前天安門基本訴求,參加的學生會帶着記憶和創傷,爲中國將來準備新一批行動者。”

王軍濤認爲,革命的動力,往往起於社會邊緣者的造反,假使王朝菁英是團結的,改革不了,當王朝菁英不滿了,底層農民起義,行俠仗義、劫富濟貧,會引發大規模政治風潮,給上層、中層菁英機會,否則菁英想造反也不敢。看秦國滅國之戰,那些陳勝、吳廣等揭竿起義之後,張良之輩纔出來。中國假如有一場變革,一定是要有邊緣事件,如公共衛生事件等,造反不一定是底層農民,也可能來自城市中產階層,這是白紙革命的意義。

王軍濤認爲,白紙革命具有“青年登臺”的意義,他提到當年他比“粉紅”還“紫紅”,相信毛澤東、共產黨,是真誠的相信。不像現在中國青年“三心二意”、比較自私。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共同主席王軍濤。(RFA)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共同主席王軍濤。(RFA)

提起白紙運動,王軍濤說:“一旦覺醒,出現懷疑,那種刻骨銘心刺激你走極端,六四老運動員還說,你們別走太遠。白紙運動有些人被共產黨抓起來,職業革命家都在監獄培養,白紙運動新一代年輕人登臺政治事件,即在感情上忘不了,經歷刻骨銘心,他們的領袖會在這個事件中培養出來。”

旅居法國的張倫提到,中國清零政策很多荒誕、不人道的影像傳送全世界,令法國人覺得不可思議,認爲你們中國人怎能接受這些對待?白紙運動出來後,法國有些名嘴評論說:中國人了不起!

張倫認爲:“海外華人與有榮焉,原來中國人不是奴隸圈、養豬圈,中國人和許多人一樣,有自己尊嚴權利要捍衛,逼急了也會走上街。中國人也是有脾氣的,向全世界傳達非常重要的訊息,糾正西方人認爲中國人綏靖文化、儒家傳統信仰,遵守權威不會反抗等。這三十年很多人忘了八九的事,這運動在這意義上是很重要的。”

張倫強調,要明白現實世界沒有天堂,理想總是相對狀態。追求完美理想的中國共產主義,反而跟社會現實緊張,跟人性衝撞,會帶來悲劇。現代生活是創造一個自由的制度,可以討論、批評,像臺灣的狀況,你可以批評美國,但永遠要記得這社會允許你可說話,你站在華盛頓,可以罵總統,你到北京長安街、天安門廣場可以嗎?要能表達才能揭示問題本質,不斷調整,有利社會進步。

張倫說:“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你是跑不掉的,來了就得有勇氣迎接挑戰,爭的不是完美理想社會。永遠有衝突、矛盾、不平衡,並不是說一定要消滅共產黨,其實共產黨如果能允許臺灣有不同光譜,像法國也有共產黨,中共能允許他信的、他講的,我們有我們信的、講的,就可以,不是要完美自由。提到純而又純的程度時,往往就是災難。”

記者:夏小華    責編:許書婷 陳美華 梒青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