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構改革方案暴露弱點 專家:強化集權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如願在今年"兩會"實現國家主席三連任後,官方新華社本週四對外發布《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其中,組建中央金融、科技委員會、社會工作部以及中央港澳辦等新內容引起輿論關注。這些所謂的改革,預示中國今後會有怎樣的發展方向呢?
3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該方案提出了多個全新內容,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引發外界熱議。
黨內加強金融、科技監管
《方案》首先爲一系列大刀闊斧、針對金融業的改革指明瞭方向。在涉及黨中央機構改革中,組建全新的中央金融委員會以作爲“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研究審議金融領域重大政策、重大問題等”,並歸攏國務院相關金融機構權力。同時,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以加強黨對金融系統的領導,“指導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
在國務院改革方面,該《方案》裁撤銀保監會,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證券業以外的金融業監管,還要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調整證監會爲國務院直屬機構,加強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統一規範管理。
在美國的“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所長王天成告訴本臺,上述《方案》凸顯金融對提振中國經濟的重要性,而加強黨對金融的監管則是爲了規避系統性金融風險,試圖解決龐大的地方債務問題,以防動搖經濟根本。他說:“如果經濟出現很大的問題,很可能先是金融系統的問題。”
此外,《方案》還規定,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以“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在接受本臺採訪時直言,此次改革着重金融和科技領域,是爲了實現習近平的目標——建立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社會模式。
王軍濤:“科技創新是很燒錢的,要讓資源向這傾斜,所以就要對金融和科技進行強化領導。怎樣建立、怎麼實現,就要通過共產黨的獨裁專制體制。”
王天成分析說,隨着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科技限制措施一再收緊,北京緊抓科技創新,很有可能是爲了應對潛在被卡技術“脖子”的風險。
此外,中國當局對科技的重視程度,還體現在國家一級行政機構內部的改革措施。《方案》指出,國務院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發揮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等職能;同時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
中央社會工作部統籌信訪 機關縮編
上述《方案》還規定,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作爲中共中央的職能部門,統一領導國家信訪局,“負責統籌指導人民信訪工作,着重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
此外,《方案》還要求精減中央和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人員編制,統一按照5%的比例進行精簡,但不涉及縣、鄉兩級政府。
王軍濤分析說:“這個社會工作部就是還要對地方政權的建設再進行改革和整頓。”
他認爲,上述精減編制只是重組地方政府的第一步,而後續會有更大動作。
新設立中央港澳辦公室 與國務院並行
本次改革中,“一國兩制”的問題也是焦點。《方案》規定,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承擔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維護國家安全等職責。該機構是在以往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的基礎上組建的黨中央辦事機構,保留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牌子,但“不再保留單設的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王天成分析說,該機構的設立意圖在加強中央對特區的控制,進一步將香港內地化。他還指出,雖然該機構未將臺灣事務列入其中,但實際上是劍指臺灣。
記者:經緯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