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中共党委书记吴仁宝近日去世,中国舆论对其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吴仁宝是农民政治家;也有人认为, 他是独立王国的独裁者。
3月18日,主掌华西近五十年的原中共村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去世。吴仁宝位于华西村的故居日前出现了约5万村民的吊唁队伍。中国的官方媒体称,全国数十万个村庄,没有哪位老支书的去世如此引起轰动。
吴仁宝创造华西村致富的经历被中国媒体喻为是一个时代变换的缩影。他1961年出任华西村书记后,适逢“农村学大寨”运动伊始,吴仁宝带领村民平整1300多块农田,修整40多条河沟,华西村成了当时“全国学大寨”的典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吴仁宝领悟出“上面”政策的变化,在村里暗地办起小五金厂,以集体所有制经济“副业”的方式,开始了华西村原始阶段的财富积累。1999年,华西村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开创中国“村庄上市”先例。华西村至今已并入附近20个村落,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被中国媒体称为“天下第一村”。
北京宪政学者陈永苗认为,吴仁宝在华西村的经历反映了中国近代一种特殊的发展模式:
“这完全是一个符号化的形象工程。说它是集体经济,实际上只是各种权力体系塑造出来的表面集体经济,但实际上不是。象改革开放中的深圳,那是全国勒紧裤腰带把钱攒到那里去才搞出飞跃性的发展,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性的大都市。那是全国政治力量运作这么一个小小的点。即使是毛时代也是和苏联一样的国家资本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从来没搞过社会主义。它以国家的暴力进行最大程度的剥削和压迫。”
在武汉的作家胡发云也认为,华西村的发展经历更多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小型实验:
“它基本上还是一次对于农民大众控制和掠夺下的经济模式,也是一种共产主义经济模式的小型实验。把它说成是一个缩微的‘人民公社’,而且是一个他自己独掌经济和政治大权的‘人民公社’可能更准确一些。”
吴仁宝对于政治的热衷和专断的管理方式备受争议。江苏《江阴时报》总编蔡意同曾这样评价他,“吴仁宝是对政治非常敏感的人,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是个农民政治家”。吴仁宝本人对“幸福”的定义作出过如下解释:幸福是“五子”,即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和面子。这种解释不但被列入了华西村委会工作报告,在吴仁宝去世后,华西村官网首页,仍保留了这一说法。
此外,吴仁宝家族对华西集体资源的占有也引起批评。在华西村印发的《华西特刊》上,华西村88位先进人物头像排成金字塔状,吴仁宝一家22人都位于金字塔顶端。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怡的研究调查,吴仁宝4个儿子的可支配资金已占到华西村总资产的90%以上。
作家胡发云指出,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初已产生出类似吴仁宝家族般的权贵模式,其本质就是在延续中国政治特权阶层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权贵金字塔结构实际上并不是从改革开放才开始的,应该说从中国共产党建政以后就已经开始了。这种‘红利’是通过共产主义模式下的口号,为这个金字塔结构由上到下的当权者谋取政治上的权力和经济财富。只是到了现在为止,这样的两条路线已经表现得非常充分、非常的清晰。在政治上打左灯、在经济上朝右拐。这样的一种格局,可能是造成中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能够由上到下保持政权稳定的一种模式。”
吴仁宝生前还花费30亿元建造一座72层的大楼,并在2012年客串演出了影片《吴仁宝》而受到中国媒体关注。2012年华西村上缴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