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共識:中國人需要自由呼吸
2020.06.03 17:22 ET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最近在社媒平臺推特上說“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藉以諷刺美國的人權情況,卻遭輿論消遣,說她總算說實話,喊出了中國國民各種權利與自由受打壓而窒息的心聲。六四天安門大屠殺31週年之際,中國人民還要等多久,才能大口自由呼吸?
“我們記住六四,是因爲最壞的中國在那兒,可是,最好的中國也在那兒。”這是美國著名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在非營利組織“人道中國”舉辦紀念六四的網上活動中,呼籲人們勿忘六四。
1989那一年,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在北京,親身經歷了中國官方鎮壓學運的過程;美國人權組織“人道中國”創辦人周鋒鎖則是天安門廣場上精神抖擻的學生領袖,在運動中組織“學運之聲”廣播臺,最後被官方通緝逮捕;那一年,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 Watch)的中國研究員王亞秋纔剛剛降臨人世。
31年過去,他們三個不同時代的人在美國得以自由呼吸,獨立思考。回看中國國內,談到中國人的窒息狀態不斷惡化,異口同聲在六四前夕告訴自由亞洲電臺他們的感慨。
王亞秋:“中國人權現在的狀況是31年、也就是天安門鎮壓之後,最差的情況,就更不要說大口自由呼吸了。”
周鋒鎖:“31年來,自由的空間越來越縮小”。
周孝正:“當然是越來越不自由啊,這明擺着的事兒嘛!”
在國內的人不是沒爭取。從人權律師、女權運動者、非政府組織,到一般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不懈都在維護自己的權利,或是幫弱勢羣體維權。但是,每一次反抗,迎來的是中共一次次更重手的打壓。
習近平成一尊 中國自由空間消失
他們三人都談到,沒有真正的言論自由,讓所有正常社會中遇到不公平、不正義時,可以有的糾錯機制,到了中國都被迫失靈,凡事只能期待中南海里那一個人、那一尊做出決定。這是中國整個大環境越來越窒息的主因,而富起來的中國,讓中國共產黨有更多資源、高科技來壓迫人民。
周孝正說:“習近平是倒行逆施,全面開倒車啊,他有一句話說的,該改的、我們都改了,‘不該改的、堅決不改’。他這真叫橫啊!”
周鋒鎖則指出,“最可怕的是網路科技的發達與全球化,空間被壓縮到他們針對人民的監控,可以精緻到任何瞬間、任何一個人。”
王亞秋也說,“自從習近平上臺之後惡化的情況是非常明顯的,我覺得是全面的,對整個公民社會與中國社會的壓制都是越來越厲害。”
王亞秋回憶,中國在網際網路剛開始發展時,管制技術還沒那麼強大。2005年,還是高中生的她也才因此接觸到外界真實的資訊,得以瞭解學校不會教的“天安門事件”。正因爲如此,她更認爲提供多元資訊,和中國民衆保持各種形式的接觸,至關重要。
“不要覺得特別沮喪,覺得國內人好像聽不見。很多時候,只是我們不知道國內的人在看而已。”王亞秋說。
中國人民要自由呼吸 體制改革必須前行
外界還能怎麼幫助中國民衆能夠大口暢快呼吸?當年親身參與學運的周鋒鎖說,只有政權更替這一途。
周鋒鎖:“這是美國的政策與所有人必須意識到的。中國不能民主化的話,中國像新冠肺炎這樣的瘟疫,會不斷來臨。”
而已經退休的周孝正,也認同必須釜底抽薪。中國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有臺灣做樣本。
“真正要改變這個制度,就要改變土壤,中國要全面學習臺灣。”周孝正說。
記住六四歷史傷口,也是爲了中國人民能實現更好生活的追求。31年,周孝正、周鋒鎖、王亞秋,三代人一棒接一棒,他們沒有遺忘。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