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即將卸任總理 "克強經濟學"謝幕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首日做了工作報告,這也標誌着他十年總理生涯的結束。外界有不少觀點認爲,他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弱勢的總理,成就平淡;還有人說,李克強卸任意味着中共統治者內部的團派梯隊走入歷史。在不同視野中,李克強到底一個什麼樣的總理?
3月5日,李克強在全國人大上做完一個小時的報告,分別向主席團和臺下深鞠躬,贏得了臺上臺下長久的掌聲。有媒體計算了掌聲的時間,共計37秒。
中英文媒體不約而同在有關李克強這場報告的報道中強調了他的鞠躬和給他的掌聲,似乎是在表達某種留戀。但這種鞠躬和掌聲對於一位即將離任的中國總理來說,都在情理之中。真正讓人感覺出反差的或許是,2013年在萬衆期待中就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十年後卻在平淡中收場。
【#兩會 人大開幕 #習近平 微笑快步進場】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March 5, 2023
【#李克強 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總理李克強5日做最後一次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他這場政壇告別作比往年簡短,不到1小時。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定在5%左右。曾被寄予改革厚望的李克強裸退後,中共政壇將全爲“習派”。 pic.twitter.com/lCuRRRhbBc
出發無法預知抵達
李克強出任總理後不久,國際經濟界開始把他掌管中國經濟的思路總結爲李克強經濟學(英語:Likonomics),推論說,李克強對中國經濟的主張是“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向市場放權讓利。
而在李克強上臺之前幾年,經濟界就有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的提法。這是指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等三個指標來衡量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水平。
這些說法顯示出外界對於這位擁有北大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總理有很強的信心和期待。但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經濟已經陷入明顯的頹勢。從實際經濟表現來看,過去十年中國經濟下了一個臺階,2012年至2022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約爲6.7%左右,而在此前的十年(2002年至2012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約爲10.6%左右。
中國國資委研究中心前宏觀戰略部部長、北京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趙曉對本臺分析說,“克強經濟學”注重推動經濟結構升級和轉型,加強創新能力和創新生態建設,加大了對新興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促進了傳統產業升級和轉型,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
但趙曉認爲,“克強經濟學”也面臨着一些嚴峻的挑戰和失敗,“例如經濟結構完善以及創新驅動不如人意,經濟增長依然靠貨幣-貸款-投資驅動,消費不足、創新不足,整體債務經濟風險不是越來越低,而是越來越高,地方財政風險已經充分暴露。”
資深財經評論人士、前鳳凰網“十大最有影響力名博”之一的蔡慎坤則似乎完全不認同“克強經濟學”,“大家談論的所謂的李克強經濟學,我覺得那是臆想,或者是給他戴高帽。”他認爲,從這十年看,李克強雖然有經濟學的修養,但他的經濟學認知沒有在其執政過程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沒能實際掌握經濟的權力。”
李克強在上任之初就強調要改革中國的經濟結構,給民間資本以活力,他提出了包括國家機構改革,鼓勵民間發起的民營銀行等重要措施。李克強尤其重視國有企業改革,在2015年推出了國企改革總體方案,希望提高國企效率,增強其市場活力。
但這些改革從一開始似乎就先天不足。經濟學者何清漣在國企改革方案出臺後不久,就在美國發表評論指出,這個方案有極強的習近平色彩,其主要目的是解決中國政府財政困難,並讓國企上市圈錢,她還暗示這些做法反而會降低國企效率,並蠶食民營經濟的成果。
以這種政策爲背景,近年來,中國經濟國進民退的現象似乎一直在加劇。蔡慎坤認爲,李克強改革國企的初心是不擴大國企在市場的份額,但現在看來,國企反而進一步滲透到各個領域,“原來的國企或央企只是在某個行業深耕,但現在不一樣了,(國企)在各個行業都在滲透,而且每一個領域,他們的手都伸得很長。”蔡慎坤強調,這擠壓了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
【李克強叮囑銀行職員要讓中小企存活下來!】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September 22, 2020
李克強視察上海,央媒仍是低調處理,坊間流傳李克強視察的零碎視頻。
9月22日他到了上海交通銀行,向在場職員再三叮囑 “讓中小企業存下來、活起來,
發展有廣闊前景。”#李克強#中國經濟 pic.twitter.com/AIWatrfHh7
民企之傷
要評價李克強這十年在經濟上的成就和責任,似乎很難與主導中國最高決策的習近平分開。
趙曉認爲,在這十年中,李克強掌管中國經濟仍有自己的空間,“他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他經常釋放出關於中國經濟的真實信息。他盡力推動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簡政放權、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這些措施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其積極的影響。”
趙曉在此處提到的幾項改革要點對民營經濟看似友好,但衆多民營企業普遍感覺從這些利好政策中得到的實惠並不多。蔡慎坤分析說,“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是雷聲大、雨點小,最終沒有落到實處,包括企業退稅、補貼,都是看起來數字可觀,但企業沒有真正感受到這些政策帶來的實惠。”
但在外界看來,李克強對民企的態度一貫是比較支持的。在習近平主導下,中國政府從2020年開始,對以阿里巴巴、騰訊等爲代表的大型民營企業加強管控,這些管控措施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2022年5月李克強試圖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對損害民營經濟的管控措施做調整,其間還通過官媒新華社發出信號,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但《華爾街日報》這篇報道當時就預測,李克強及其支持者任何政策上的勝利輕易就會被習近平推翻,因爲後者對私人資本並不信任。事後確無證據表明,李克強當時的這一工作對平臺經濟的回暖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在另一面,李克強對民營經濟的鼓勵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下又會遇到很多問題。在他作總理的第一屆任期中,P2P網絡金融(點對點網絡借貸)快速擴張,以致在2018年集體爆雷,外界普遍認爲,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
蔡慎坤分析說,網絡金融在李克強治下被鼓勵發展,其實是爲了適應民營企業貸款難的現狀,有其體制的背景,“我相信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想通過這些新的東西挑戰原有的金融架構。但在中國,很多新的東西很快就被既得利益利用,而且最終留下了一灘爛泥。”
蔡慎坤認爲,李克強鼓勵民間金融的發展主要是由於他在金融事務上沒有發言權,難以在現有的金融體制中爲民企貸款提供較好的保證,“過去十年的頭五年,這方面(經濟、金融)受王岐山的影響比較大,因爲王岐山在人事上舉薦了很多人。所以,李在人事上動不了,在經濟結構、金融政策上就不可能有大的作爲。”
權力被架空
李克強在經濟上作爲有限,問題似乎要歸結到他缺少實際權力。實際上不僅是經濟,在諸如外交、國防以及安全執法等本應由總理來統轄的領域,李克強作爲總理的權限都受到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轄制。
從中共十八大上確立習近平與李克強主政的體制初期,習近平就主導建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等等多個涉及重要事權的領導機構,並自任組長,把最高決策權抓在自己手中,有些小組後來成爲委員會。外界驚呼國務院權力被架空,李克強成爲史上最弱勢總理。
“(習近平)把他(李克強)的權力都抓過來,搞錯搞砸之後又(把問題)扔回去,”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分析說,習李體制的這種特徵在實施清零政策期間尤其明顯,“(習近平)花很多錢去搞什麼核酸檢測,你把這個錢算一算,國務院就幾乎沒什麼餘地,那李克強還要拼命去減負,要去保證企業、保證就業,包括六報六穩之類的。”
王軍濤說,在這種體制下,如果真要說李克強的成就,就是在於補救,“我覺得李克強唯一的功勞就是使得習近平當時那些倒行逆施本來可能產生的危害,由於李克強的苦苦支撐,所以到老百姓頭上,這個危害就沒那麼大。”
外界普遍認爲,李克強個性溫和,在習近平強勢主政的背景下,似乎也沒有李克強與習近平對抗的傳聞。但從李克強的一些表現看,他似乎在尋找機會表達對習主政的不滿。去年8月,李克強在深圳視察期間,他鼓勵當地經濟界人士時說,“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黃河、長江不會倒流。”外界對此解讀爲,這是李克強在發出政治暗示,試圖保留鄧小平、江澤民以來改革開放的政治遺產。
【李克強高調視察深圳】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August 17, 2022
【再次強調改革開放 “一定要堅定前行”】
北戴河會議後,習近平視察以計劃經濟主導、經濟長期落後的東北,李克強視察經濟發達的深圳。大陸社交媒體瘋轉李克強在深圳視察的視頻。8月17日,李克強向鄧小平銅像獻花,再次表態:"改革開放,一定堅定前行"。#李克強#習近平#倒車 pic.twitter.com/BRM57RXjVI
但這種習強李弱的體制對於習近平而言,並不總是有利的。去年11月底因反抗疫情封控而發生的白紙運動同時在全國多個城市爆發,推動清零政策迅速終結,對習近平的權威構成了挑戰。
王軍濤分析說,白紙運動之所以能突破,原因之一是各地武警沒能出動,“習近平怕各地武警造反,所以就把兵權(武警)收上去了,收上去之後,(白紙運動)只要在街上衝破了大白和警察,地方政府就無能爲力了,就只好放開。”這裏提到的收回武警是指在2018年初,地方上武警部隊的指揮權力收歸了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統一領導。王軍濤說,這種權力的變動反而導致國家機器在白紙運動這樣的事件中顯得脆弱。
團派團滅
李克強一般被看作是團派出身的幹部。1982年,李克強從北大畢業後,很快進入共青團中央工作,並在1990年代擔任過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
這次李克強卸任,再加上去年底中共二十大上,同樣有共青團中央工作經歷的汪洋從常委上退任,以及副總理胡春華未連任政治局委員,讓外界感覺是“團派”團滅。美國明鏡新聞集團總裁何頻分析說,隨着這幾位團派重要幹部退去,中共挑選幹部的機制也發生了改變,“對於習近平來說,他想改變中共體制,而共青團是他在體制內部最大的一個挑戰,所以他必須要把共青團(出身的幹部)拿掉。”
但王軍濤則認爲,並不存在真正的所謂團派,所謂團派實際是中共衆多幹部在晉升過程中要歷練的一個階段,並不特指某些人,“所以你看今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這七個常委,我們都說他們是習派,像丁薛祥、趙樂際,還有李強,他們最初進官場都是在團系統裏邊,那你說他們是不是團派?”
他說,如果非要劃出一個團派,那麼現在可以說,不僅是團派,還有上海幫都團滅了,“現在共產黨裏邊,只有習派和非習派,連反習派都沒有。”
【李克強告別國務院】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March 6, 2023
【感嘆:人在幹 天在看】
被喻爲是改開以來最弱勢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國務院內部發表告別講話時,感嘆道,今天陽光明媚,如沐春光。“人在幹 天在看”。畫面也引發網民熱議,紛紛嘲諷“影射誰?”#李克強 #國務院#總理#人在幹天在看 pic.twitter.com/8T54jZRLYh
身後事
3月10日,全國人大將選舉出新一屆中國中央政府的主要領導人選。如果不出意外,原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將接替李克強的位置,擔任新一任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即將從中國的政治舞臺退去,這也讓人們能從更整體性的角度來審視他在中國政壇多年的經歷。趙曉認爲,李克強很難算得上一位重要的總理,“李克強沒有能夠發揮出政治與經濟的重要角色,從這個角度上講,在歷史上難稱‘重要總理’。但他在任期間,中國政治、經濟、外交、民生髮生了重大變化,所以歷史一定會對這位總理大書特書。”
有不少人認爲李克強是“好人”,這似乎是一個道德判斷。因爲安全原因不願透露全名的林先生告訴本臺,“(李克強)主要是私人腐敗之類的新聞少,然後就是顯得親民一些。”林先生在2018年個人股票暴漲,改變了個人從事的行業和命運。但他強調,他並不是因爲股票漲了,纔對李克強抱有好感,他認可李克強的是他的改革派角色,“股票不產生財富,獲利是偶然因素,不會因爲獲利而對什麼人有好感。但是改革派總比紅色家族強。”
目前身在日本的前中國央視記者、主持人王志安則在最新的一期Youtube視頻評論節目中說,李克強並不算真正的能人,他很早開始就被中共上層當作國家領導人培養,所以他在河南、遼寧兩省擔任主要領導人期間,雖有多起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卻並沒有被追究責任,並一路高升。
王志安沒有提到的是,李克強繼李長春主政河南期間,因爲血液管理不善,有大批民衆感染艾滋病毒並病發身亡。多年來,民間一直有人認爲應該追究包括李克強在內的黨政領導人責任。
記者:王允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