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刊文分析中国政治局势,认为文革和前苏联解体两大事件形成的冲击,塑造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目前的基本政治路线。有专家认为,中共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对现实政治有极大影响,而未来的变数仍然难以预测。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表示,即将于今年九月来美国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强力反腐和排除异己,已经成为毛泽东之后最强势的中国领导人,未来他会带领中国走向何方,是外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文章认为,习近平文革期间下放农村的经历,以及前苏联共产党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发生解体的事件,是习近平两项心理冲击,并塑造了今天的习近平。
文章分析认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形成巨大冲击,而前苏联共产党倒台,两者都和官方动员民间全面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有关。由于这两个事件形成的冲击,使习近平在反腐打贪的同时,严厉控制社会,避免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事务。
中国网络作者刘先生表示,对文革和前苏联解体事件的这种看法,确实是目前中共内部的一个基本共识。
“这两条线是目前中共党内的基本共识,尤其是太子党,就是习近平基本政治同盟的基本共识。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对文革做出过反思,苏联共产党倒台,他们冲击很大,也有很多警醒。所以现在中共政策,都是在这两条线的基点上形成的。”
他解释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上台之后,采取了全面否定文革的政策,中共高层内部对文革最大的负面看法,是毛泽东挑动普通民众全面参与政治事务,导致中共政权原有的基本体制一度被瓦解。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每逢中国大陆发生民主运动,官方都会提出所谓“文革惨痛教训”进行回应,而作为中共模拟对象的前苏联共产党政权解体垮台,对中共官员的冲击也极为强烈。
不过,美国中文杂志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表示,目前中共新一代领导人都是五十年代出生,各种政治事件对他们的影响其实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化。
“文革的时候,习近平和很多红二代一样受到冲击,对毛泽东是痛恨的,八十年代,他们和一般知识分子的想法差不多,希望中国走向一个民主开明的道路。但六四之后,看法就发生变化了,对政治改革视为畏途。前苏联倒台之后,他们就把维持政权当成最重要的任务。等到他自己龙登大位,想法肯定又有变化,而且会对以前的各种遭遇做出不同的解读。”
胡平也认为,作为红二代的习近平,本人及家族本身也是这个体制的受益者,对中共专制体制有天然的认同感,虽然他可能已经认识到贪腐和过去中共政治经济失败的历史有制度性的原因,但他不太可能跳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划出的制度框框。
中国的刘先生表示,外界倾向高估习近平本人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力。他认为,专制体制是一种权威统治体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需要有巨大的个人权威,虽然习近平反腐获得许多民意支持,但尚不足以形成足以主掌全局的个人权威,未来中国局势的走向仍然难以预估。
“专制体制到了后来,会形成一种复杂的各种势力的寡头政治。习近平是中共第五代,他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团体,真实掌握多少权力,会把中国带到什么方向都是未知数。”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则引述一些美国专家的看法认为,面对西方社会提出的挑战,习近平没有提出具有说服力的新理念,也缺乏有力的回应。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全面学习西方的现代科技,可开创一个创新的时代,但又排斥来自西方的价值和观念,中国当局无法解决其中的自相矛盾。
胡平认为,中国社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价值观上的分裂,但这却是中共本身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
“他们没有办法有一个统一的新东西,比如说,如果前三十年是对的,后三十年就错了,如果后三十年是对的,前三十年就是错的。而且共产党是一贯下来的一个政府,这里面就无法说圆了。现在用任何一种理念任何一种主义,现在政策都是错的,所以它只好模糊起来,因为没有办法统一。”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表示,习近平相信新闻自由、民主、宪政与三权分立等西方价值,对一党专政是潜在的威胁,并认定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懦弱的领导者,而中共通过改革开放和强硬政策,可以找出问题自我调整。但文章分析说,前苏联和毛泽东的例子也显示,政治体制改革不前,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在国际上受到孤立,都是过去中共和前苏联出现问题的原因,而未来中国如何面对,也要看中共如何平衡各种相关政策。
记者:石山 责编: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