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近日刊登文章说,政局不稳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风险。不过,有经济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6号刊登题为《政局不稳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风险》的文章说, 本星期二,在上海主要股指三日内暴跌22%之后,中国政府推出新一轮止跌措施,再次降息降准,以刺激借贷。此前,中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非传统的干预措施:从鼓励借款购买股票,到承诺向国有银行注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好让银行为受到扶持的项目提供贷款。中国政府对中国股市下跌和经济增长疲软的担忧正日益加剧,但是他们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的举措并不相同。IMF呼吁,中国要从一架只重视出口的机器,过渡到由消费者推动的、更加复杂的市场经济。而历史上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像中国这样一个不民主的威权主义政权,能做出这些亟需做出的改变。因为进一步的经济改革必然会导致政治不稳定,这无法让中国当局更有动力开展改革。英国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吴克刚博士对此评论说:
“这篇文章没有提供任何政局稳不稳的证据。从我们搞经济的人来看,中国现在政局很稳定,没有不稳的现象。除了一些极端分子、恐怖分子小规模的袭击,这个在全世界各国都有这种情况,中国现在的整个政局非常稳定。”
谈到中国股市近期的动荡,吴克刚表示:
“现在的股市下跌的水平,实际上跟今年年初的水平是差不多的,比去年12月份以前的水平还高很多。去年中国股市的整个指数是在2000点左右。经过这段时间的大跌以后,它现在还在3000点。这说明中国今年上半年股市的疯狂的增长是不正常的,现在等于说它是纠正过来。”
文章说,极权主义政权或许善于部署资本和劳动力,以实现粗犷的经济增长。但专制国家并不擅长培育创新和创造力,没有思想或言论自由的地方也难以出现创新和创造力。此外,中国在管理经济时的威权主义控制方式,令流向城市的合法迁徙受到限制,产生了一个由没有城市合法居留地位的务工人员构成的底层,他们辛苦劳作,但却工资微薄。这抑制了消费支出,阻碍了城市发展。国有垄断企业把大量利润用来再投资,而不是让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这意味着中国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会复杂得多。吴克刚对此评论说:
“培养一个消费市场,让民众能够放心的去花钱,这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两个月、一两年的过程。”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8月26号刊登的另一篇文章题为《“唱空中国”的查诺斯说对了》。文章说,美国凯尼克斯联合基金(Kynikos Associates)创办人吉姆‧查诺斯从2009年秋天开始就对中国经济提出疑问,他认为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不只是靠强劲的出口,还有用大笔债务堆叠出来的地产泡沫,房地产的投机买卖在中国已然失控,大部分物业都无法创造足够的收入来抵付债务,中国正在“冲向万劫不复的境地”。文章说,如今随着中国股市的崩盘,查诺斯的看法无疑显得更可信了。
美国印第安那州博尔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郑竹园对此表示:
“中国现在问题是很多。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就此就会垮掉,我没有那么悲观。因为中国是共产党一党专政,面对问题,它可以很快作出改变。”
据搜狐财经8月26号的报道,沪指当日收盘报2927.29点,跌37.68点,跌幅为1.27%,从日线上看,沪指已经是连续第5个交易日收阴线。
(记者:林坪 编辑: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