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调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处于中等水平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治参与蓝皮书》评估,中国当前的公民政治参与处于中等水平,综合评价在5分为满分的总评分中为2.115分。有中国学者认为,绿皮书将中国的客观政治状况与民众的主观参与意愿混为一谈,评估结果无公平可言。

0:00 / 0:00

官方中新社6月27号报道称,这是第一本中国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蓝皮书,蓝皮书作者均来自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

这一名为《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的蓝皮书涵盖的是2004~2010年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情况,从选举参与、人民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参与、政策参与、接触式参与、政治参与意识及政治参与评价五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作了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在全部5项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评价”(0.553分),得分最低的是“接触式参与”(0.078分)。

综合评估结果为,中国当前的公民政治参与处于中等水平,即如果以5项满分为5分的评估标准,蓝皮书对中国目前的公民参政总评估得分为2.115分。

在北京的中国「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问题比如下岗失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环境污染、公共政策危机等越来越严重,公众的权利不断受到侵犯。

李凡说,随着弱势群体不满的不断增加,中国民众政治参与的意愿的确在提高。

“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跟老百姓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大,而且没有办法解决。那么老百姓现在就有一种政治参与的意识。上访也算政治行动,我到法院起诉地方政府也是政治行动,然后我跟你政府斗、抗争、拿砖头砸警察,严格说起来都是政治行为。”

但是,李凡也强调,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民众很少有兴趣参与人民代表的选举、也没兴趣去居委会投票。而最近全国各地的地方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出现了少量的独立候选人,也受到当局不同程度的打压。

李凡认为,这些都说明,中国民众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利,蓝皮书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处于中等水平”是无稽之谈。

“现在老百姓公共参与的意愿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国家缺少政治参与的渠道,没有参与的制度。就说人大代表老百姓也选不了,老百姓跟政府之间没有面对面的对话,对我们的政治渠道远远不够,没有办法给老百姓提供政治参与的地方,这个矛盾是这个矛盾。”

李凡认为,从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角度来看,中国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更多制度化的渠道,让更多民众真正有机会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并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

“提供给老百姓更多参与的地方,例如这次的人大代表选举,为什么不把那些独立候选人选上去呢?这些独立候选人进去以后可以在人大,那才叫政治参与。他在人大上可以监督政府、可以批评政府、可以代表老百姓在人大讲话。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参与。五级政府没有一级是选的,五级人大只有地方两级是老百姓选,可以选,但是你又控制不让老百姓选。我也想政治参与,我哪儿有立场啊。”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也认为,中国社科院的这部公民参政蓝皮书,将中国民主的客观评价数据与中国民众的主观政治参与度综合在一起评估,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公正的。

“我相信中国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的觉悟程度和参与的能力一定是全球中等水平以上的。但现在的问题正好是这种强烈的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感和中国官方的打压发生了冲突;正好是中国民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中国官员缺乏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发生了冲突。在过去的五年,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全方位的政治权利,尤其包括参与权利都在往后推,而不是在进步。中国不仅从选举的质量和选举的形式上来看,它在全球不可能达到中等地位,而且在过去的五年是在急剧地往后退。”

夏教授表示,国际权威的专业政治机构 “自由之家”( Freedom House)从1973年开始,每年对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自由以及人权状况进行评估,中国一直是公民政治参与和自由状况最糟糕的国家之一。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