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流浪者生存状况调查(2)

“我们愿意抛头露面沿街乞讨,我连走路都费劲?!”; ““因为我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坚强属于我自己”;“我好想上学, 我心里就想学习….”;“你说我心里有多痛苦?”

0:00 / 0:00

他们走街串巷,他们背井离乡,他们四处露宿街头,靠卖艺、拾荒和乞讨维生,为了逃避贫困、苦难或者寻求一个公道,在歧视、白眼乃至粗暴对待中讨生活,倍受人间的艰辛与屈辱。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调查报道专题节目,我是白帆,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针对中国流浪者的生存状况展开调查。


录音:刘国的流浪者之歌, followed by violion fade up Albinoni "Adagio in G Minor" (阿尔比诺尼《G小调柔板》)
"流浪的人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刘国在谈到他卖艺乞讨的复杂心理经历说:

录音

在中国各地繁华的都市,到处可以看到一些乞讨者和流浪者,其人数的多少一直没有官方的统计。不过,最近数年来,数量有上升的趋势。北京门头沟区收容站的工作人员赵先生对记者表示,今年夏天,那里收容的人数在上升:

录音

那么,面对如此众多的流浪者,政府是如何进行救助的呢?据调查,2003年初,在广州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因为没有带证件被强制收容,在收容期间意外死亡,事件之后,舆论大哗。国务院被迫取消了倍受诟病的收容遣送制度。改为自愿救助。按照2003年八月开始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站要及时查明无家可归人的住址并通知其亲属领回,对于无家可归者,要求户籍所在地政府安置,并解决其生活生产困难。北京救助站一名工作人员在谈到他们救助对象以及救助标准时表示,他们严格进行资格审查,不负符合规定的不能救助:

录音

那名姓赵的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尽力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的人士。不过,他承认,很多流浪者不愿意接受救助:

录音

带着八岁儿子在京流浪乞讨丁群说,救助站吃不饱,所以多数流浪者并不愿意被救助:

录音

据调查,求助站中有少数是务工找工作找不到,衣食暂时无着,或者钱财被盗的,经过同家属联系,一般很快回家。但很多被送回的流浪人员还会回流。多数流浪乞讨的工作人员来自偏远的农村或者小城市,在那里社会保障几乎不存在,此外,还有很多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士,以及精神智障心理有问题的的人士,无人抚养的老人也成为无家可归的。那位姓赵的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说:

录音

对于是否允许乞讨,有各种争论,有的认为公民有乞讨权利,还有人认为对乞讨的强制取缔是对民众高压政策的体现。然而也有人认为,乞讨会鼓励不劳而获,应该取缔。广州曾经颁布规定,禁止乞讨,但据广州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二的受访民众认为,官方的乞讨禁令以及救助办法不能解决农村贫困的深层问题,不过,有百分之三十的被访民众对取缔乞讨表示支持,认为乞讨者影响市容。 在各地卖艺的盲人刘国认为,多数人如果生活有着落,不会选择乞讨流浪的生活方式的。解决流浪乞讨的根本办法,就是在社会保障上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同时对老弱者也进行救助:

录音

他同时也希望公众以及官方能够对这些乞讨者报以同情,虽然有专业乞丐者,但多数人实在是生活无着才出来乞讨的:

录音

而最小的流浪者八岁的鲁川对记者一再表示他上学的渴望:

录音

各位听众,如果您亲身经历或了解类似个案。欢迎给记者白帆写信,来信请寄:香港邮政信箱28840号白帆收,来信中请注明您的电话号码,以方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