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猫爸”软实力悄然超“虎妈”

0:00 / 0:00

英国《金融时报》 最近刊登帕提•沃德米尔女士发自上海的一篇报道。帕提•沃德米尔女士写道:

世界各地都一样,当中产阶层的父母养育第一个孩子时,尤其是当孩子准备开始上学时,都会一时丧失理智。我们都听说过中国的虎妈,不过据我所知,其他国家也不乏这种凶猛的“猫科动物”。

我大女儿1岁8个月大时,我就送她去了幼儿园。当时我相信如果等她两岁再跟其他孩子一起入托,她肯定永远考不进哈佛大学。

其实在入托前她已经上完了许多课程,包括婴儿音乐、婴儿游泳、婴儿体操、婴儿汉语……我肯定还为她做了其他很蠢的安排,不过我已经想不起名字了,因为实在太蠢了。上周她刚考完了高一最后一门期末考试。我并不准备公布她的成绩,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其实没必要那么早送她去幼儿园——至少应该等她能说话时再送。

现在看来,即便是在中国,反思幼儿学习培训的观念的人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最近中国的一部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探讨了一个长期困扰着家长们的话题:到底是该严厉还是温和,才能让孩子取得最好的高考成绩?我猜人们会回答,这部电视剧里的孩子由于作业太多,压力太大而患上抑郁症。对于家长来说,让刚摘掉尿布的婴儿早早开始填鸭式高考教育,似乎不再是个好主意。

近来政府似乎更站在猫爸的一边:根据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今年上海出台教育条例改革,使竞争极为激烈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小学的入学面试报考人数减半。《上海日报》表示,改革的目标是“缓解家长对于择校的焦虑心态”。听起来,猫爸们似乎逐渐占了上风。

对于参加小学入学面试的孩子们要回答的问题,官方媒体给出了一个例子:有一个5米的爬杆。如果你深吸一口气能爬高两米,但每次都会滑下1米,你需要深呼吸几次才能爬到杆顶?我很高兴我上高中的孩子过去没被问到这个问题。

杨辉宇是一位年轻的父亲,他的孩子下学年就要上小学了。他认为学前填鸭式教育完全是浪费钱:他拿起一张这种学校提供的数学测试题,里面甚至包含几个代数问题,他指出孩子们只有有限的时间回答这些问题。他不认同这一做法,说:“这只是时间问题,我的孩子迟早会在学校里学到,”他还补充说,如果儿子每天晚上的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我会让他把没完成的作业还给老师。”

和现在的很多中国家长一样,他计划自己给孩子实施课后教育——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他说:“他洗澡的时候,我会给他讲阿基米德的故事,教他物理知识。”我问他会不会在孩子放学后送他去补习班?他说,“绝对不会,除非他自己想去,”而这番话可不能让虎妈听到。

无独有偶,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最近在网络和媒体上广为流行的一篇介绍德国教育理念的文章,与时下中国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相反,文章的主题是:德国的早期教育是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然而,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对中国猫爸势力可能超过虎妈的趋势,我们采访了曾经在中国电视节目中与中国著名狼爸萧天佑一起参加辩论的北京的刘天义老师,作为狼爸的坚决捍卫者,刘老师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严父慈母,但现在时空点转换,进入中性美,父亲角色偏暖,母亲偏冷。但无论传统现代,都需要严和慈的角色。他更倾向于严父慈母,狼爸型。

刘天义老师说,西方与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但其实各有千秋,他认为,在我们中国的一亩三分地里,有其特有的教育方式。所以,刘天义老师说,现在我们就有虎妈狼爸这种东方式的教育方式,并且还卓有成效。他以自己为例,从小父亲就打他,但他至今还感谢父亲的严厉,也不影响和父亲的感情。不过,刘老师认为,孩子12岁以后就不能再打了。

其实,在刘天义老师看来,中西方教育理念不同,各有利弊,无法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就如同你无法说篮球和足球哪个更好一样。他说,我们中国人不能妄自菲薄,其实中国的基础教育优于西方,而西方的高等教育更有优势,更容易激发创造力,所以兼容并蓄最好。

刘天义老师在前面多次提到蒙学,他对此这样解释说,蒙学就是启蒙的教学,有的孩子是生瓜蛋子,过去私塾里就强调打,不打不成人,因为小孩没有思辨能力,只有感性感知,在启蒙阶段,对淘气不懂事的孩子,效果更好。

旅居德国的独立评论人士史明先生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无论是虎妈狼爸还是猫爸,首先要先了解其背景。他说,虎妈或是狼爸,面对的都是同一现代化的背景。所谓现代化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人性的现代化,一部分是职业的现代化。从人性的现代化来说,德国的洪堡,是现代化教育的鼻祖。今天虎妈狼爸的概念,也是洪堡在200年前提出来的。洪堡的教育理念与2000年前的孔子儒家文化有很相似的东西。比如孔子对上课睡觉的学生不打板子,称其是朽木不可雕,这不是讽刺学生,其实是心疼学生。史明先生不认为中西方有最根本的传统上的差别,他说,这样的差别是人为造出来的。

史明先生接着指出,除了人性的现代化,第二个是职业的现代化,换句话说,是现代化里面的职业教育,也就是社会功能教育。他说,这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科举制度能与它勉强作个比较,就是“学而优则仕”。而在西方,这样的功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前几年MBA的盛行。社会功能教育,这是产生虎妈狼爸的根源。所谓虎妈狼爸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进入到最最彻底的社会功能化当中去,孩子的成功,就是社会功能化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总统能够通过教育来达到,全世界有名的大学都会设立总统系。但是,这个传统即使在中国最糟糕的科举年代,都不能跟欧洲的起源相比,这不是中国的传统,所以即使在中国的科举时代,也不存在产生虎妈狼爸的可能性,原因就是没有这个必要。《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中国史书的有关记载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换言之,史明先生说,虎妈狼爸,这是欧洲人始于教会的传统,并非中国人的发明。比如欧洲的耶稣会, 以及以普鲁士和法国士官学校为底线的军事学校,使得现代化教育充满准军事化的意味。

史明先生说,在教育的优秀传统方面,我们中国有老祖宗孔子,甚至还有大家都骂的宋代理学家朱熹,他的“唯有源头活水来”, 没有一点虎妈狼爸的意思。史明先生认为,虎妈这种糟糕的东西不是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

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就虎妈狼爸和猫爸,以及中西方教育理念进行探讨。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