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解讀新疆:譴責中國新疆政策 聯合國39國支持
2020.10.16
近日英國和德國在聯合國大會上領導了一個由39個成員國組成的小組,譴責中國對維吾爾人的待遇以及對香港實施嚴厲的安全措施,這表明國際社會越來越反對北京當局的政策。而具有象徵特性的新疆大學校長職位由漢人擔任,遭批評顯示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完全沒有意義。本期節目中,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情況。
十月六日向聯合國大會人權委員會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英德兩國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歐盟的幾個成員國,都抨擊了中國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維吾爾人的迫害。
兩國還對最近通過的《香港國家安全法》中的規定表示關切,他們說,這不符合中國的國際法律義務。
德國駐聯合國大使克里¬斯多夫·赫斯根(Christoph Heusgen)對委員會說,有39個成員國看到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 “越來越多的關於嚴重侵犯人權的報道”。
這些國家指出了對宗教或信仰自由,以及行動,結社和言論自由和對維吾爾文化的“嚴重限制”。他們還指出,隨着越來越多的關於強迫勞動和強迫避孕,包括絕育的報道出現,廣泛的監視“越來越多地繼續針對維吾爾人和其他少數民族”。
聲明中並說:“我們呼籲中國允許包括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及其辦公室在內的獨立觀察員立即、有意義和不受限制地進入新疆。”
39個成員國敦促中國執行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CERD)2018年8月提出的建議,包括避免對維吾爾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任意拘留,同時還呼籲所有國家尊重與不驅逐那些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逃避鎮壓的人。
他們堅持認爲,中國在西藏自治區(TAR)也應該尊重人權。在西藏自治區,藏人同樣看到自己的自由受到侵蝕,正面臨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看到的強迫勞動和其他政策。
這些國家表示:“我們還呼籲中國在香港維護自治,權利和自由,並尊重香港司法機構的獨立性。”
十月六日的譴責,標誌着願意接受中國切斷貿易的威脅並支持這個聲明的國家數目大大增加。去年,一項類似的決議只獲得了23個國家支持。權利外交的轉變是在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公衆輿論惡化的背景下進行的。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表的一項最新調查發現,來自14個主要國家/地區的三分之二的民衆,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奉行建設性的外交政策表示不滿。被廣泛引用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在處理新冠病毒爆發時缺乏透明度。該病毒起源於去年下半年在湖北省的中心城市。近年來,儘管中國在歐盟獲得了壓倒性的正面公衆形象,但人們越來越懷疑中國對該地區的動機。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在內的幾個主要歐洲國家,都願意支持今年首次譴責中國的決議。
總部位於慕尼黑的流亡組織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多里坤.艾沙(Dolkun Isa)對六日的聲明表示讚賞,他說:“證明國際社會與我們站在一起,而且我們並不孤單。”
多里坤.艾沙告訴自由亞洲電臺維語組:“這也證明國際社會每天都在被我們的正義事業說服。結果,許多國家都在處理我們的問題。”
作爲針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威脅”的有效戰略的一部分,中國發表了捍衛其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策的聲明,並獲得了其他45個國家的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土耳其是一個居住着5萬多維吾爾人的國家,他們逃到那裏是爲了逃避在中國的迫害,那裏的人民與突厥族裔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相融之情,但並未在六日的決議中聯署,不過土耳其在聯合國的代表團,卻發佈了聲明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權利狀況“仍然令人擔憂”,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的建議“今天仍然有效,需要採取行動。”
“在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的同時,國際社會以及中國當局都有目共睹,土耳其的期望是維吾爾族突厥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與中國所有公民一樣,平等地生活在和平與繁榮中,他們的文化宗教信仰得到尊重和保證。”
“作爲一個與維吾爾人有種族,宗教和文化聯繫的國家,我們對最近有關據稱針對新疆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的人權做法的報道和新聞感到特別震驚。”
土耳其代表團同意呼籲“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對新疆進行有意義,全面和不受限制的訪問”,並敦促中國就此問題採取透明行動。
2019年2月,作爲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土耳其外交部罕見地發表聲明譴責中國,並要求中國當局關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拘留營。
然而,根據中國國家電視臺的報道,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去年7月的中國之行中承諾與北京進行安全合作,並表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居民在北京的統治下過着幸福和富裕的生活。
一年前,埃爾多安(Erdogan)將尚未批准的安卡拉與北京於2017年簽署的引渡條約提交給土耳其國民議會審議。觀察人士擔心,該條約專門針對這個穆斯林居多數的國家中的維吾爾人,被迫遣送回中國。
土耳其政府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將維吾爾人引渡或驅逐回中國,但這種情況在去年6月(條約提交國會兩個月後)發生了變化,當時土耳其經由塔吉克斯坦遣返幾戶人家,其中包括一名名叫孜乃古麗.圖爾孫Zinnetgul Tursun的婦女以及她兩個蹣跚學步的女兒。
一個月後,圖爾孫流亡在沙特阿拉伯的姐妹,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母親那裏得知,她的姐妹“失蹤了”,家人對關於她發生的任何事情毫無所悉,然後警告圖爾孫的姐妹停止進一步的交流。
此外,9月25日,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說,自2019年3月起一直擔任位於新疆地區首府烏魯木齊的新疆大學副校長姚強,三天前已被任命爲該校的最新校長。姚強是一名漢族男性,這標誌着自1955年中國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來,漢族人首次擔任該校校長。
新疆大學是該地區的旗艦高等教育機構,位於烏魯木齊的天山山麓,其歷史比該地區的任何其他院校都要長。該大學前身是創辦於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到1935年已被稱爲新疆學院。1949年後,維吾爾族社區的頂尖政治人物如包爾漢·沙希迪(Burhan Shahidi)和賽福鼎·艾則孜(Seypiddin Eziz)都擔任過該學院的院長。
2017年3月,就在陳全國被任命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僅七個月後,新疆大學校長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就被解除了校長職務,由新疆師範大學校長衛利·巴拉提接任。 2017年稍後,隨着中共當局發起了一項拘禁運動,特依拜(Teyip)及其他一些維吾爾知名教授被拘禁。儘管有幾人於2019年獲釋,但其中許多人似乎仍被拘留。2019年,特依拜因「分裂國家罪」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另據報道,被任命爲新疆大學校長不到一年,衛利·巴拉提也被拘禁。
從2018年到2020年9月22日,新疆大學校長職位一直出缺。 2019年3月,姚強從北京清華大學來到新疆大學,擔任新疆大學副校長,直到升任校長。據報道,他還曾擔任新疆大學黨委書記。
新疆大學於9月25日在其網站上發佈了姚強任命的公告,並指出這是“在自治區黨委,中宣部和教育部等機構之間進行的多次討論和投票的結果。”
自由亞洲電臺維語組最近致電姚強的辦公室,要求新任校長就任命發表評論,但一名漢族工作人員在得知記者從美國致電後,聲稱他不在辦公室,無法進行採訪。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局勢分析員和觀察員告訴自由亞洲電臺,他們對任命漢人擔任新疆大學重要職位感到震驚,並稱此舉標誌着該地區民族政治的重大變化。
在加利福尼亞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維吾爾工程師艾爾肯. 西迪克Erkin Sidick博士, 1978年開始在新疆大學學習, 1982年畢業。
西迪克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稱,這項任命是維吾爾當代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他說,“這不是尋常的事情。新疆大學是維吾爾高等學術的象徵。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之後,它教育了許多才華橫溢、有才智的思想家”。
“大學校長一直都是維吾爾人,這一事實表明,維吾爾族是主要人口。我認爲,將他們從大學校長辦公室中撤出,無異於證明他們想擺脫所有學識淵博,才智和能力兼備的維吾爾人。”西迪克說,這項任命表明,中國政府只是口頭上承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自治”的。
在華盛頓的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中國事務部主任伊利夏提表示,他將過去70年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共統治視爲以自治爲幌子的殖民主義。
他告訴自由亞洲電臺,姚強被任命爲新疆大學校長,這標誌着北京對維吾爾人的強硬政策及其同化野心越來越強。
伊利夏提說:“新疆大學是歷史和價值觀的中心,也是東突厥斯坦維吾爾文化研究的中心。該大學在所謂的自治區具有象徵性的特質,校長一直都是維吾爾人。任命漢人作爲長期以來代表維吾爾自治象徵的大學校長,表明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完全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