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主要讨论了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建构的意义,今天我们要讨论抗战期间,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对抗战胜利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也要请策划者王康先生谈谈这次抗战胜利70周年来华盛顿展出《浩气长流》巨画的缘起及其意义。
一、 抗战,大四川功勋卓著
1、全省总动员:
当时四川派出350万热血青年,奔赴前线,筑成血肉长城。6千万川人,不分阶层与贫富,咬紧牙关,勒紧裤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命捐命,牺牲战场即68万,占全囯1/3。
2、 蜀中大将尽出抗日
蜀中各路割据称雄的川军将领,都停息了兄弟内讧的内斗,一致对外去抗日。七七事变后,巴蜀的军师旅团将领,如刘湘、邓锡侯、杨森、王缵绪、孙德操、潘文华、饶国华、李家钰……都征战在烽火前线,任集团军司令或第一线指挥。无论江南、华北或湘鄂战场,装备不精,穿着草鞋也能与日军以命相拼那川军的勇敢,是深受国人赞扬哩!
当时,在四川军力最盛的是刘湘,巳任省主席,且患病,他仍带病赴前线转战。翌年即病死汉口。而王缵绪是巳代省主席,仍向蒋介石请缨杀敌。他领军出征后,省主席才由文官张群代理。
20军军长杨森是最早领军参加松沪战役。他的三儿子杨汉瑜正在华西协高读书,也投笔从戎当了远征军。与他同年级同上滇缅作战的陶在廉,还是绍兴名门之后,他祖父是曾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的陶纯尧,鲁迅也常拜望的乡贤,叔祖陶成章,是比蒋介石资深的民国元勋。他们都不是抓壮丁抓上战场,而是以对兴亡有责的正义感从的军。现健在的远征军吴玉章,还是瞒着在省财政厅任科长的父亲,偷偷去参加了远征军的。
1937年冬,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奉命保卫南京外围,镇守安徽广德。巳被敌人包围,他还鼓励士气说:"那么强大的德皇威廉二世,一战后,都灭亡了,小小日本,算个啥?"在坚持阻击日军中,他的腹部已中弹,这145师将士,拼杀到只剩一营人了,眼看突围无望,在与阵地共存亡之前,他还命令部下赶快毁掉广德机场,以免敌机由此起飞,威胁南京。
饶囯华将军阵亡后,川军的144师与146师为饶将军报仇,曾拼命反攻,收复上、中、下泗安等地。
人称:无川不成军,无将不出征
3、中共当年也不得不承认的抗战基地
当年《新华日报》社论《感谢四川人民》称:
"在八年抗战中,这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就是四川。……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万零二万五千人……仅从此就可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二、精神堡垒—陪都重庆的伟大贡献
没有重庆,中国早已亡国。
重庆之于中国,犹如耶路撒冷之于以色列
重庆大轰炸下的重庆军民
重庆精神对中国之意义
重庆名列世界反法西斯名城
三、《浩气长流》巨画的缘起及其于抗战胜利70週年来华盛顿出展之意义
2005年,重庆,王康联系50馀名画家、学者、策画人、教师、退休工程师、下岗工人,倚靠秦效侃、江碧波、欧治渝、马一丹、张春心、牟 群、娄山(已故)、李犁、李育、王土活、王强、韩子渝、韩平藻、席庆生、刘庆丰、戴前锋、苟文级、王真、徐仲旭(已故)、沉晓茜、陈学梅、李炜凌、贵用 宝、牟寅生,借重多名德高望重人士,在尹明善、王广庆、于世文、董忠诚等实业界人士鼎助下,联袂绘制巨型国画《浩气长流》。
2010年7月7日至24日, 应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总会"邀请,赴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首展,观众逾十万。
2013年7月7日,再次克服种种困难,借重楼为华、耿潇男、大鹏、董克俭、黄珂等人,在北京雍和艺术馆举办《浩》画图集新书发布会。再次呼吁重温重庆精神,完成民主建国。
今年2015年,王康飘泊海外,忍看《浩气长流》无法在重庆展出,只好精选复制,海运新大陆,转与美国侨界合作。数月夙兴夜寐,与大华府亚太二战浩劫纪念会同仁通力合作,将从8,15开始,先后在华盛顿、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地出展。
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这都是一项创举。她不仅是艺术品,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