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一平先生: 居美中国作家
2017年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106週年国庆。
现代中国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法统:即,中华民国(ROC)法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法统。
一、中华民国(ROC)法统的历史沿革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就职
2)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降懿旨,宣统帝退位,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这是满清统治正式结束的标志,中华民国正式取代满清。
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共和,根据南方独立各省及部分革命党人的意愿,孙中山提出辞职咨文。2月15日,临时参议院(国会)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8日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袁世凯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
1915年83天而亡的洪宪帝制(期间对外仍使用中华民国国号);
1917年张勳复辟12天即行夭折的政变;
1921年至1927年中华民国南方和北方政府的对峙;
1927年蒋介石的北伐成功;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民国南北统一;
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
1946年内战爆发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战败而播迁台湾,
戒严法冻结中华民国宪法
1987年的解严(解除戒严法、解除报禁党禁),
从1996年第一次总统直选到2000、2008、2016年三次政党轮换…….。
中华民国,在1937年 和1949年两度几乎面临国将不国的危局。
然而最重要的基本事实是,她终于存活下来了!
二、中华民国法统的宪法性文献
从北平的北洋政府到北伐之后南京的国民政府;从大陆时期的民国,到台澎金马时期的民国;中华民国的法统建立在如下一系列宪法性文献上:
《清帝逊位诏书》
《临时约法》
《天坛宪草》
《1923年宪法》(曹鲲宪法)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
《五五宪草》(1936年)
《中华民国宪法》 (1946年)
逐步递进的上述宪法性文献,指向一个共同的法统——中华民国,她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大规模碰撞交流后诞生最重要的中国近代的政治国家与宪政法统。
(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华民国,今日焕发出了成熟而富有魅力的光彩。虽然地处一隅,然法统犹存,合法性日益强固。经过“宁静革命”,她成功完成了民主转型后四次总统直选,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换。民国的法统,已然巩固;民主政制,已然稳定;政党政治,已然成形。 民生状况,亦远超对岸矣。)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历史沿革
1949年建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韩战、闭关锁国、暴力土改、镇反、肃反、三反五反开始,经合作化,工商业国有化,反右,大跃进,公社化,大饥荒,四清,文化革命,联美抗苏,到民主牆,改革开放,六四屠杀,在同盟同质国家苏联与东欧解体后,经济上抛弃毛主义,通过权贵市场化,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导致经济起飞,贪污腐化横行,贫富差距扩大,坚守一党垄断政权,压制基本自由与人权,走向德国第三帝国式的政制。……
四、两个法统的合法性比较
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法统,两个政治实体是存在竞争关係的。对二者合法性( legitimacy )的比较,不难得出如下最基本的结论。
首先,从两种法统源头看, 1911年辛亥革命和 1949年共产革命,何者具有合法性根基?
其次,从1949年后中共统治下骇人听闻的历史悲剧(镇反、反右、三年大饥荒、文革、六四屠杀......等致非正常死亡八千多万人)导致对其政权法统的否定。
第三,是中华民国「宁静革命」的民主化成功经验和经济奇迹对中共仍在坚持的极权制度的否定。
第四,是邓小平式的「改革开放」的实质 (「辛辛苦苦几十年,醒来回到解放前」)对共产革命及其意识形态的否定。所谓「改革开放」,其实际内涵,就是把共产主义强加于中国社会的那些痕迹,儘量抹去。
第五,是共产主义大溃败的全球冷战结局对中共政权的否定。
第六,是通过战后历史的检讨即1949年之后三个中国人的社会(大陆、港、台)的分区式的制度性竞争昭示的方向导致对大陆政权的否定。
两相对照,对比是清晰的。现代中国的真正宪政法统,是中华民国的法统。
五、目前两个政府两个法统的共处与竞争
1) 何以"维持现状"?
诚然,必须客观看到,作为两个政治实体,中国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将近半个世纪时间内,是相互隔绝独立演化的。这种隔离,造成了双方国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外在感"、"他者化"和与我无关式的情意结。同时由于所占国土面积和人口多寡的极端不对称,中华民国国民自然会萌生出强化自己所生所养地域的认同感。这是正当的身份认同,无可非议。它也构成当下两个法统"维持现状"的正当性民意基础。
2)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然而,从长程历史看,树欲静而风不止,法统问题最终是会回到两岸中国的。它是将来中国政治中无法绕开的基本问题, 也是解开中国走向的钥匙。
同时,目前海峡交流进入更大规模交流时期。从长程看,长期隔绝而生的疏离感必将日益澹化,命运共同感势将日益滋生。
中国老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海内外的华人同胞,切不可低估了中华民国宪政法统的道义力量,切不可低估中华民国法统在大陆国民众中的感召力。事实上,大陆泛蓝力量的崛起就已经传达出了清晰的信号。中华民国法统,与中国近代国运,一兴俱兴,一亡俱亡,千万不可等閒视之。
所谓 "台湾奇迹',宁静革命",从根本上说,正是中华民国的法统创造的奇迹。
将来在中国大陆的政治竞争中,中华民国宪政法统,将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一起,与大陆近年涌出的《零八宪章》一起,创造出一个生力充沛五彩斑斓的多元政治生态。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