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韩军的大溃败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韩战系列节目。
在此前的四讲中,我们讲述了韩战的起源、韩战初期的战况以及仁川登陆的历史。今天,我们将进行第五讲《中国出兵》,带您了解联合国军进攻北韩及中共派出大军介入战争的历史。
1950年10月25日早上,在靠近鸭绿江的北韩腹地,天上飘起了小雪。大韩民国国军第6师第2团第3营的750名官兵刚刚通过了距离鸭绿江不足70公里的小镇温井,正在全速向鸭绿江边挺进。自从跨过三八线向北进攻以来,他们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该营官兵士气高涨,认为结束战争已经指日可待。因为,此时的北韩军队已经土崩瓦解,很难组织起成气候的阻击了。
然而,当该营的车队行进到温井以西13公里处的两水洞时,却突然遭到了凶狠的伏击。大批讲着中文的敌兵在公路两侧高地上火力的掩护下向前突击,很快就打垮了猝不及防的该营。到下午,该营只有不到400名败兵逃回了温井,另外的350人则不是战死,就是失踪。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表明韩战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联合国军即将面对一个新的对手——中共军队。(参见日本陆战史普及会编:《朝鲜战争》第六卷第二章)
中共军队为什么会出现在朝鲜半岛呢?中国又是如何全盘卷入韩战的呢?要明白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从仁川登陆开始说起。上一讲我们讲到,在麦克阿瑟将军的策划下,美国第10军在1950年9月15日实施了仁川登陆,韩战的第一个转折点随之到来。由于直到此时,北韩军主力仍集中在洛东江前线,北韩在仁川、首尔地区的防备非常空虚。因此,美军迅速攻占了仁川,并向首尔推进。面对美军在北韩控制区的后方进行登陆,斯大林陷入焦虑。9月18日,斯大林向北韩军的苏联总顾问瓦西里耶夫及苏联驻北韩大使什特科夫发出一道密电,要求他们命令金日成从洛东江前线抽调四个师回防首尔郊区。(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四章第一节)然而,由于此前坚守釜山防御圈的美第8集团军已开始反攻,北韩军主力陷入了缠斗中,并没有及时回撤。到9月19日,美第8集团军已经突破了当面的北韩军主力战线,开始向前快速突进。9月27日,美第8集团军先头部队在乌山以北不远处与美第10军胜利会合。巧合的是,这里也正是7月5日美国军队与北韩军队进行首次地面战的地方。第二天,美国海军陆战队收复韩国首都首尔。至此,大批北韩军已经被美第8集团军和美第10军合围,北韩军主力陷入溃散状态。到10月3日,北韩军在三八线以南的有组织抵抗被完全粉碎,北韩侵略军被赶出了大韩民国。在发动入侵时,北韩军曾拥有13.5万兵力。而此时,得以侥幸逃回三八线以北的只有2.5万—3万人。(日本陆战史普及会:《朝鲜战争》第四卷第五章)

面对前线的大溃败,斯大林与金日成十分恐慌。9月27日,斯大林发电对北韩军队及苏联顾问大加指责,表示如果“保证苏联最高统帅部关于从主要战线撤回4个师到首尔地区的命令得到准确和及时的执行”的话,“本来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首尔附近的局势的”。9月28日,北韩劳动党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向斯大林写信请求进一步的援助。9月29日,金日成及北韩二号人物朴宪永致信斯大林,表示“当敌军跨过三八线以北的时刻,我们非常需要得到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并提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一支国际志愿部队,为我们的斗争提供军事援助。”(参见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四章第一节)
由此可见,金日成对于其后台斯大林善于隐藏在幕后操纵国际政治的特点非常了解。因此,在求救信中,他特别提出如果苏联不方便直接出兵,那么就应由中国及其它共产极权国家组建所谓的“国际志愿部队”参战。如此一来,不但挑起韩战的真正元凶斯大林能够继续隐于幕后,其它共产极权国家也可以打着“志愿”的旗号出兵朝鲜半岛,从而无需给国际社会落下干涉他国的口实。这一历史事实,无疑反映了共产极权阵营善于利用国际规则、玩弄国际社会的特点。
二、斯大林命令中国出兵
在接到金日成的电报后,斯大林在10月1日作出了决定。这一天,他发出了两份电报。第一份电报的接收人为什特科夫和斯大林派驻北韩的私人军事代表马特维耶夫。在电报中,斯大林表示,如果要对北韩进行直接军事援助,“更可以接受的形式是组织人民志愿军”,而这一点“必须首先同中国同志商量。”第二封电报的接收人则为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电报的内容为要求罗申转告毛泽东和周恩来出兵朝鲜半岛。在这封电报中,斯大林说:“根据目前的形势,如果您认为能够为朝鲜人提供援助部队,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就应立即向三八线推进,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四章第一节)
接到斯大林的指令后,毛泽东在10月2日起草了回复斯大林的电报,表示决定派遣所谓的“志愿军”赴朝鲜境内作战。不过,毛泽东随后试图与斯大林讨价还价。10月3日,毛泽东通过罗申致电斯大林,表示“派几个师的兵力很难解决朝鲜问题”, 这将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其结果苏联也会被拖进战争。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十分严重了。”此外,毛泽东还在电报中表示,他将派周恩来及林彪飞往苏联面见斯大林,进一步讨论出兵之事。
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讨价还价十分气愤。10月5日,斯大林覆电毛泽东,继续要求毛泽东出兵,并在电报中称:“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因为它同中国签有互助条约。这需要害怕吗?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我们在一起将比美国和英国更有力量。”(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四章第一节;程干远:《亲历韩战——中国军人回忆录》第十六章)这样,在斯大林的命令下,中共只有服从。同一天,中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以彭德怀率军出兵朝鲜半岛,并按照斯大林在10月1日的电报中下达的命令,将赴朝鲜半岛作战的中共军队称为所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8日,所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编成。事实上,这支军队当然既不代表“人民”,更不是什么“志愿军”。
对于中共而言,此时若要出兵,最为急需的援助便是苏联的空军支援。由于中共空军十分弱小、北韩空军则已被消灭,如果中共军赴朝作战,将在联合国军的绝对空中优势下陷入窘境。10月7日,罗申致电斯大林,称中共将以“比美军多4倍和5倍的兵力”参战,并请求苏联提供空中支援。10月11日,周恩来、林彪抵达斯大林在黑海边的别墅,与斯大林讨论空中支援问题。在谈话中,斯大林表示苏联空军没有准备好,暂时无法出动。(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四章第三节)这样,在暂时没有苏联空军援助的情况下,中共政治局仍遵循斯大林的命令,在10月13日下令彭德怀于19日出兵朝鲜半岛。(宋晓芹:《隐于幕后:苏联与朝鲜战争》第四章第一节,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中国“军事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第十章)

三、联合国军进攻北韩
在此期间,联合国军已经越过三八线,向北韩发起了全面进攻。早在仁川登陆前,华盛顿方面就曾考虑,如果北韩军被击退,联合国军是否应该跨过三八线的问题。安理会在1950年6月27日的决议中曾称:“为了击退侵入韩国的武力进攻,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建议联合国各会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援助”。如果联合国军在击退北韩军后不越过三八线,而是任其在三八线以北休整、补充之后卷土重来,无疑将无法恢复朝鲜半岛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因此,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并不违反安理会决议。9月15日,在仁川登陆的同一天,华盛顿方面授权麦克阿瑟在三八线以北作战。此后,自由世界的其它国家也开始行动。9月29日,由英国起草,澳大利亚、巴西、古巴、荷兰、挪威、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共同提出的“八国决议案”被提交联合国大会,该决议案将授权大韩民国统一朝鲜半岛及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10月1日,麦克阿瑟向金日成发出第一次劝降文告,没有得到回应。同一天,在热切希望尽快统一朝鲜半岛的韩国总统李承晚的命令下,韩国军队率先跨过三八线攻入北韩境内。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八国决议案”,授权联合国军突破三八线。10月9日,麦克阿瑟再次向北韩发出劝降,并在第二天得知金日成拒绝了劝降。这样,10月10日,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大举跨过三八线,向北韩展开了全面进攻。(日本陆战史普及会编:《朝鲜战争》第五卷第四章)
根据麦克阿瑟的计划,联合国军对北韩的进攻将兵分两路。美第8集团军将从陆路北进,向北韩首都平壤进攻。刚刚完成仁川登陆作战、收复了首尔的美第10军则将在仁川港登船,绕过大半个朝鲜半岛,在北韩东海岸中部的港口元山发动又一次登陆战。随后,美第8集团军和美第10军就能从南、东两面夹攻平壤,对北韩军实施又一次围歼战,从而复制仁川登陆制造的奇迹。(詹姆斯·F.施纳贝尔:《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战争爆发前后》第十章《越过“三八线”:计划与决定》)

从表面上看,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气势恢宏。然而事实上,麦克阿瑟的这一计划充满了漏洞:首先,此时的韩军正在沿着朝鲜半岛东海岸快速突进,很可能会抢在美第10军前面攻克元山,进行元山登陆完全是多此一举。第二,此时的美第10军已经部署在首尔、仁川地区,非常适合立即向北进攻,而美第8集团军的许多部队仍来不及从后方赶往三八线附近。以美第10军远道登陆元山,而以兵力相对短缺的美第8集团军正面进攻平壤,事实上是一个非常低效的办法。第三,北韩中北部横亘着南北走向的狼林山脉,将北韩中北部地区分成互相难以通行的东西两块。如果执行麦克阿瑟的计划,那么美第8集团军和美第10军将各自孤立在狼林山脉的西侧和东侧,两者的右翼和左翼也将无法连成一线,从而给试图渗透的敌军制造发起侧翼攻击的机会。事实上,在中共军队即将大举参战的情况下,这样的兵力部署是非常危险的。然而,此时麦克阿瑟刚刚在仁川登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的威望已然如日中天。对于他的漏洞百出的作战计划,崇拜他的联合国军司令部参谋们甚至没有提出任何反对。古语有云:“骄兵必败。”联合国军即将因为麦克阿瑟的骄傲,付出沉重的代价。
实际上,在麦克阿瑟下令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的当天,也就是1950年10月10日,韩军就攻克了元山。10月19日,美第8集团军攻克平壤。同一天,中共军队开始进入北韩。这样,元山登陆的必要性已不存在。更为不利的是,由于北韩军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曾在元山港外布置了3000枚水雷。为排除这些水雷,美第10军的登陆又拖延了不少时间。直到10月26日,美第10军的第一批登陆部队才终于开始登陆元山。而在前一天,正在随美第8集团军向鸭绿江边快速突进的韩军已经遭到了中共军队的袭击。(金阳明:《韩国战争史》第七章《北进》;罗伊·E·阿普尔曼:《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十章《第8集团军和第10军进入北朝鲜》)
1950年10月25日这天,当韩军首次遭到中共军队袭击时,联合国军仍沉浸在一片即将取得胜利的欢乐气氛中。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共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四个军共26万人,已经渡过鸭绿江摆开阵势,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时值十月深秋,朝鲜中北部异常寒冷,已经飘起了小雪。韩战中那个最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