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動員穿甚麼顏色的衣服都可以成為國安話題、在「35+群組」、「蘋果群組」大拘捕之後不斷有新鮮罪名搜捕和禁止市民出境的國安新香港,恐懼成為新常態。統治者總以為恐懼可以讓專制與不義千秋萬世。而人類進步的歷史,就是一部由克服恐懼堅決前行的勇者、和暗裡支持勇者、起碼拒絕落井下石的普通人編織成的歷史。
勇者和他們的同情者,可能會受到一時的困頓與苦難,但假以時日,他們和他們的友人、後代,都將以他們為榮,因為他們的付出而享受到精神和物質上的好處。相反那些現在囂張狂妄的加害者,以及為一時私利而落井下石者,在自己在老去時和他們的家人後代,都將要活在恥辱之中,更可能受到轉型正義的制裁。
美國今年有一部電影,叫《The United States vs. Billie Holiday》,講述著名黑人爵士樂女歌手哈樂黛(Billie Holiday),在1930到50年代,為了堅持獻唱控訴南方種族主義的歌曲《奇異果實》(Strange Fruit),令自己和至愛付出不少代價,甚至間接促成她在44歲早逝的故事。電影出現在美國新民權運動崛起的今天,但對於全世界在逆境追求自由公義的所有人,也有普世啟發意義。
哈樂黛的演唱事業開始於1930年代紐約哈林區的爵士樂會所。她的歌曲成為主流唱片公司的大熱,她更多次在卡內基大會堂獻唱。她的歌曲多以愛情為主題。就在她的事業如日方中的1939年,她開始歌唱改編自一位左翼猶太作家一首詩歌的《奇異果實》。這首歌描寫當時南方白人至上主義者向黑人行私刑,將他們吊死在樹上的場景,歌詞既恐怖又淒美。
1939年,馬丁路德金還只有十歲。在那個黑人民權運動還未出現的時代,就算在紐約,公開控訴南方種族主義,仍是大禁忌。哈樂黛每次獻唱此曲,都引起觀眾的躁動。要不要加入這首歌,成為每個演唱會的爭議焦點,還會惹來警察到場戒備。白人建制內有人不滿哈樂黛唱這首歌,所以開始以各種方法,包括裁贓嫁禍和利用她吸毒的私生活弱點催毀她的聲譽和將她收監折磨。
很多人建議哈樂黛不要為了一首歌而被建制針對打擊,付出人身自由與金錢的代價,說她應該只唱令她名成利就的愛情歌曲。但哈樂黛堅持把握每個機會獻唱《奇異果實》,將這首歌唱成大熱,唱了二十年。1959年,只得44歲的哈樂黛因為心肝病重住院,建制內對她恨之入骨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乘機報復,在醫院將她拘捕並扣在病床上。她最終在得不到急需醫藥治療的情況下病逝。
哈樂黛死後,《奇異果實》與她的其他歌曲,繼續成為經典,哈樂黛作為歌手和作為民權運動先行者的聲譽,也一天比一天高大,在各大名人堂被供奉為國寶。她死後多年,曾經支持過她、與她共事過的好友與至親,都分享到她的榮耀,而她的施害者,卻在年老時和死後多年,仍成為追究與譴責的對象。
美國從不把自己假裝完美,卻會正視問題和矯正不義,時刻嘗試驅走黑暗,更接近完美。這條步向完美的永續之路,就是由像哈樂黛這些不怕眼前損失和困頓的勇者,和或明或暗支持他們的眾人走出來。
美國歷史中這種勇者的故事,一直都在啟發世界各地爭取自由公義的人們。這種故事,在南非、台灣、韓國等國家的民主轉型過程,也有很多。在歷史的審判下,勇者將享有世代的榮譽。等著加害者的,便只有世代的恥辱。佛家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孔誥烽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