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政府"強權救市"的代價和後果
2015.07.14
隨著中國股市止跌回升,輿論的焦點自然轉向了如何評估此次政府救市的得失。此次政府為了救市,可以說"把吃奶的勁都使上了",不惜直接動用公安力量打擊做空,引發了最多的批評。有人稱這次救市是"暴力救市",有人認為是"粗暴救市",從這些詞彙的選擇不難看出,習李為救市付出了很大的政治代價。
一個在微信上被廣為傳播的總結可能代表了相當多中產和有產者的看法:
"中國這次救市,表面上政府的力量似乎短期勝利了,但是長期來說,中國的信用已經嚴重喪失了,中國已經倒退了無數年。中國救市勝利了嗎?沒有。是一個很大的失敗,是契約精神的毀壞,是市場化的倒退,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失敗,是亞投行前途的葬送。"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2015/07/12/1555846.html#sthash.yUBKEY8z.dpuf
專業人士的批評更嚴謹,也更婉轉。FT中文網發表劉勝軍的評論,批評政府"強力救市"時機過早,手段不對,結果是救了泡沫而毀了信用,中國政府雖然"救市成功",卻付出了"聲譽代價"。
問題是,對這些批評,中國的當權者能聽進去嗎?我的判斷是,完全聽不進去。此次股災,以李克強為代表的中共高層的市場派,有一種"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感覺。他們一想到"強力救市"可能遭遇的失敗,就會產生一種後怕,就像當局當年六四之後的感覺一樣。與身家性命毀於一旦的結果相比,損失一點"政府信用和聲譽"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況且,誰能證明若不采取不講道理的"強權救市"措施,政府能像現在這樣控制住大局?
因此,雖然中國政府此次"強權救市"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價,但一個最嚴重的政治後果就是反而進一步強化了習近平的底線思維。在習近平看來,股災的發生和救市的成功,都檢驗了"底線思維"是真理。
支持這個邏輯的一個事實,就是政府最近對中國那些投身維權的律師進行了一次規模空前的迫害。應該說,這個行動更代表了習近平的思維,而不是李克強的思維,因為李克強對市場經濟確實是相信的,雖然他的信仰有點天真。習近平對市場經濟的態度完全是為我所用。他的"底線思維"包含了必要時放棄市場經濟,全面回到管制經濟的選項。
如果這樣的分析站得住,那麼對下一步中國的股市和貨幣財政政策意味著什麼呢?
我的判斷是,"強權救市"的結果,有可能會讓中國的當權者"一不做,二不休",繼續推動股市泡沫。原因有這麼幾個,一,此時已無路可退,那些投資股市的散戶已經得罪了,如果不把這場豪賭進行下去,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債務危機還是沒有辦法解決,社保基金不足的難題還是沒有解決;二,國際經濟環境對中國依然是有利的,沒有通脹的威脅,只有通縮的威脅,因此,中國繼續增加流動性,風險可控;三,中共當權者,尤其是習近平代表的堅持"江山思維"的紅二代,從來就不相信法治,不相信建立在程序公正基礎上的社會正義。在他們看來,這套邏輯都是為美國和西方強權服務的。中國要崛起,要走自己的路,就只能挑戰這一套邏輯。
葉檀在評論此次強權救市時指出,"建立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清除凌駕於規則之上的特權階層的過程,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如此。" 問題是,中國的特權階層就是中共當權者,他們不可能為了建立股市規則而清除自己。那麼,中共的豪賭會成功嗎?我相信此次股災嚴重打擊了他們的信心。但"強權救市"的結果,也強化了他們繼續賭下去的決心。
這意味著中國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政治危機有可能已經為時不遠。由於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都沒有為此做好準備,中國社會也沒有做好準備,這場危機對中共政權的威脅將不會是直接致命的,而持續的動蕩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