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會面1小時後,社工曾冠榮向香港傳媒引述梁振英表示,梁振英表明確認公立醫院2013年應接收港人內地懷孕妻子。不過,梁振英其後指,沒有說過在明年或上任後讓單非孕婦在公院產子。訊息差異是曾冠榮引述錯誤或是梁振英講過不認數?今天找來曾冠榮跟各位聽眾再詳述。
“周一早上,我們跟梁振英見面後(向記者)陳述,我們在會上聽到梁振英就我們訴求的回應所講的說話,我們亦盡力用筆把在會議上的一些重點寫下,之後向記者反應。我們的理解確是,由於有與會者在會上問梁振英下年(孕婦分娩)有否規劃構思?包括食物及福利局局長周一嶽曾提到2013年不再收非本地孕婦,其實亦影響‘單非’(丈夫是香港人但妻子卻是內地人)。當時,梁振英說:‘他沒聽聞周局長向他提及2013年公立醫院不收港人內地配偶’,他亦重申,他一向對於港人內地配偶的立場,該是在政策操作上,把港人內地配偶及‘雙非’(夫妻二人均非香港人)家庭區分。”
此外,梁在總結時也提到,為人母者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亦會承受很多壓力。他聆聽我們表達意見後表示‘近年間,港人內地配偶在港爭取(分娩)床位,經常要東奔西跑,作為母親沒理由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他亦承諾,上任後要盡快解決現在港人內地配偶在辦理分娩床位的事。”
此外,曾冠榮說,他們在會上也向梁振英爭取,港人內地配偶在港使用醫療服務的身份,要求重回2003年人口政策制定前的狀況,即港人內地配偶被列為符合資格人士之列。他說,梁振英的回應十分清晰認為有關變動,涉及較大的政策改動,需時了解各方的情況,更要仔細參詳。不過,他們明顯對梁振英在中港家庭分娩的議題上感到有信心。會上,中港家庭的代表亦清楚地向梁振英提出4點要求當中包括。
“第一點是,今年的孕婦累積人數有150至180人仍未有分娩床位。上周,周一嶽局長曾提到有4所醫院讓‘單非’孕婦預約,但是,有两、三所醫院的收費相當昂貴,介乎8至10萬港元,當天也有向梁反映這困難。第二點是,我們預算若2013年公立醫院不收‘單非’時,把她們交由私家醫院處理,這也是不切實際的事情。我們很清楚講我們的訴求,要求梁上任後,認真了解公立醫院可接收的能力,重新思考公、私醫院有接待‘單非’的需要。”
曾冠榮說,雖然,梁振英甫會面已再次述明,他的任期是在两個月後,現階段不能做什麼。不過,梁卻向他們講上任後,他會有具體方案。
“他應該會有好具體的方案,全面關顧這群‘單非’在香港生孩子的情況。至於具體的情況,梁先生可能在這两個月或當天的會議上都未必會好詳細向公眾闡述。”
縱使未有具體方案陳述,中港家庭的當事人都對梁振英抱有很大的期待。然而,‘單非’媽媽最擔心的其實不只是床位問題,她們同樣覺得在香港生仔愈來愈貴。曾冠榮說,以前若能在公立醫院預約,她們只須付3萬9千港元,但是,公立醫院現時對強行入境在急症室生仔的收費已提升到9萬元;私家醫院的收費最高更是10萬元,(他們)組織發現婦女產子已成為醫院賺錢的渠道,使他們感到很不滿。
另一件事令他們感到不滿的是,私家醫院對孕婦也有‘歧視’,非本地孕婦的收費較本地孕婦的收費至少貴約2至3萬港元﹐他們十分希望這情況能夠改善,更認為現屆政府有責任為這群婦女跟私家醫院進行斡旋。組織說,他們亦會嘗試想出方法使收費減低,盡量避免有孕婦強行入境。
既然開支是一個負擔,兼又要冒著生命之虞,這群媽媽所生的孩子既已因父親是港人的身份﹐而孩子必能取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證,她們為何仍堅持在香港找床位產子?曾冠榮說,這是港人的基本權利所以要爭取。不過,事實上,還有一個更實在的原因。
“在內地生小孩要經過幾項手續包括要取得準生證、生後要入戶籍,之後,再申請單程證來港。這些額外的行政措施亦令一些港人內地配偶及其親人都感到憂慮,因為這些行政措施過於複雜,對她們而言是額外的負擔。再者,這群港人內地配偶大部份都會以香港為家,她們的丈夫在香港都是有工作,他們會覺得太太若在臨盆時或生育後數月,要她一人返回內地獨自面對分娩的過程,這對家庭並不理想,因為大家都強調一個家庭,父親盡可能伴著太太在其臨盆一刻,可以幫到她;同時間,她若返內地,丈夫的責任也未能履行。
另外,內地政府已很清楚表示,這些家庭若在香港生子後,這名母親便可以用一年多次的簽證來港,每次可持續逗留在港90天,之後離境再入境,又可繼續90天的留港時間。這措施利便這些家庭照顧初生嬰兒。這種種原因確立了這群‘單非’十分覺得在港生孩子是她們的權利及有實際上的需要。”
他說,若港人妻子選擇在香港產子,國內政府就不會理會,可是,若這些孕婦在香港未能找到預約床位,國內政府就可能會有關卡。
“這些家庭若在香港未能預約床位,又如香港政府早陣子仍沒有任何的公布時,這些港人內地妻子選擇返回內地生孩子,有部份可能會遇到申請準生證時有困難,因為有省市可能會認為這女士已嫁予香港人丈夫,在發放準生證時可能會有關卡,這會令一些人要耗費多一點時間與精神才可取得準生證;另方面,這些‘單非’生的可能是第二胎,這些家庭在國內便會遇到更複雜的情況,因為國內的政策跟香港不同。”
至於,較早時有香港孕婦埋怨分娩的床位難求,奶粉的價格以致供貨量都出現嚴重問題,順理成章把所有原因歸究於內地孕婦。曾冠榮說,這群內地孕婦聽後感到十分難受。當組織跟這群本地孕婦解釋時,發現本地孕婦多未能辨別“單非”與“雙非”,但分辨清楚後開始接受“單非”的準媽媽。可是,她們對“雙非”家庭的不滿卻成功地推動政府做新的規劃。曾承認,畢竟對每年有3萬5千個“雙非”家庭在港生孩子,故香港孕婦對數目之多仍極為不滿。組織更認為,政府要果斷做一些措施來紓緩本地人士對“雙非”家庭在港的情緒,也要確保本地婦女在港有足夠的公、私營醫院的床位使用,而“單非”的準媽媽也能享有相同的對待。
香港現任特首曾蔭權在今年一月立法會答問大會上,主動講出4個措施限制內地孕婦來港闖關。這些措施包括香港與內地政府合作聯手打擊協助運送“雙非”孕婦強行入境的中介公司及跨境車輛;加派人手於邊境堵截“雙非”孕婦;民政事務總署會加強取締無牌經營旅館,鼓勵市民舉報違規個案,房屋署亦會加強抽查其轄下單位;醫管局則會研究提高內地孕婦到急症室分娩的收費,減少濫用。
曾冠榮認為,這些措施似有用但力度不足。
“入境處及相關部門揭發兼成功起訴有數宗不法的途徑來港。我們認為香港政府在執法上也有相當水平,(起訴的)個案也造成相當的阻嚇力。社會認為單憑行政措施仍不能紓緩‘雙非’家庭在港產子給香港帶來的壓力,因而有一個訴求是明年不再接收‘雙非’家庭來港產子。我們亦目睹政府如何在其他措施與此行政措施上配合,慢慢紓緩‘雙非’家庭在港生子。不過,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他指,該組織雖然較關注香港政府的措施,但是,他同樣覺得內地政府也可在有關政策上動動腦筋。他說,“雙非”孕婦增多事實跟中央政府在2003年推行自由行措施有關,“雙非”家庭順理成章大大增加機會來香港生孩子。香港社會現時普遍認為香港政府要喝停“雙非”家庭來港生小孩,內地政府便需要據此同樣作出調整。
事實上,即使“雙非”明年可能不能在香港的私家醫院產子,也不等同婦產科的工作量會大大放緩。單是2009-2011間,每年約有6200名“單非”在港生孩子,據不少醫生組織估計,今年的生育數目可能再攀高峰,因為中國人畢竟對十二生肖的龍年充滿好感。
不過,中港婚姻的締結原來也開始有放緩的狀況,由數年前,每10對新婚個案中,便有4對是中港婚姻,而近年這情況則稍有回落,每10對新人只得2.5對是中港婚姻。而往內地尋找伴侶的仍舊以港男為主,但是,男女平等之下,也有港女北上尋找如意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