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會客室:泛民初選特首候選人基制

新年伊始,祝願各位聽眾,新的一年,新年進步,心想事件。今年是香港、台灣以致中國大陸的選舉年,還有3天,即本周日,香港泛民主派呼籲在特首選舉中,全港合資格投票的香港人先就民主派中參與特首選舉的2名候選人中進行投票,獲勝者可代表民主派參與特首選舉,與建制派對壘。但是,眾所周知,在決定誰是特首的選舉委員會中,超逾半數人選都是親建制派的人當選,泛民的初選機制又是否有點似一場戲?今天請來負責泛民初選籌委會召集人鄭宇碩講解箇中理念。

2012.01.05


「從泛民團結角度而言,從選舉戰略角度來看,我們當然希望泛民只有一個特首候選人,我們不夠選委的票來提名兩名候選人,因此最佳的辦法就是有初選,倘協商只會招來批評。我們希望透過初選可以摸索到一個機制,希望2017或以後都可以用,到真的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時,我們當然希望有一個操作性高,真民主的機制可以用。我們現正摸索中。

初選亦都是公民教育,讓我們的支持者有機會參與,因為香港的政黨在學術上而言,可謂是幹部型的政黨,每個黨頂多是數百人,甚至更少。但是,一般泛民的支持者估計可能是選民數目的60%,所以,我們也希望讓他們可以參與。」

看來你似乎對2017年能有特首普選仍抱有憂慮。

「當然有憂慮。一般人的講法是2017,北京容許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機會仍高,因為他承諾可以這樣做。但是,我們最擔心的是門檻問題,因為根據《基本法》訂明,特首的提名權是掌握在選舉委員會手上。

上次及這次的特首選舉,我們都有足夠的票數正正式式提名一名候選人。可是,眾人都知道選舉委員會的選舉制度是相當不民主,是非常小圈子。我們在是次選舉委員會一千二百個席位,我們贏了二百個席位約佔六分一,已經是極限了。倘若北京指示改變這提名門檻,如每界別都要有一定比例的投票,我們便一定拿不到提名的資格。可以想想,我們怎麼能在商界、人大及政協的界別裏取得到選票?


泛民又如何推行是次的選舉兼達致公民教育的目標?

「我們明白自己資源很有限,我們的方式是,一半是民意調查,一半是實際投票,兩者比重各一半。在民意調查方面,我們委託了一個頗具公信力的香港大學民意調查機構,這方面的問題不大。但是,實際的模擬投票,箇中的挑戰性很高。我們現在的設想就是在地鐵沿線七十多個站,一天內,容讓市民憑著身份證投票,我們盡力嚐試。

這是小圈子選舉,但是,我們也希望讓所有市民,倘若他們想參與,至低限度可以去選擇一個泛民的候選人挑戰建制的候選人;此外,我們也希望表白泛民的候選人是由選民選出來,並不如建制的候選人每每要得到北京祝福,要得到北京准許。我們盡量做,我們也明白資源實在很有限。

我們現有兩名正式的候選人報告參加,分別是民主黨的何俊仁及民協的馮檢基,他們都準備正式地發表自己的政網,馮檢基已發表了他初步的政綱。二人已有各種的宣傳活動,宣揚他們的理念及政崗,我們負責初選籌備工作的人安排了兩場辯論。第一場辯論有信心地得到電視台的直接轉播,另一場的辯論也希望得到媒體的轉播及報道,這一場的重點是向公眾開放。公眾人士可以入場參與。」

為何在投票名單上,不把另外兩名建制派的候選人在內,看民眾的意向?

「我們基本上仍在摸索有關的程序。我們的考慮的是給泛民的初選,給泛民的支持者在兩名泛民候選人中挑選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建制方面,我們不預期他們會參加,這是我們初步的考慮。當然,很多人都知道台灣民進黨最近的初選做法很不同,因為國民黨有一名正式的候選人馬英九,故看看究竟蔡英文或蘇貞昌對馬英九的表現誰更好,這是另一種方式。

我們也留意到初選的程序很複雜,如日本、美國或台灣,有各種形式。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變遷及政治形勢的變化而有很多修改,如台灣民進黨在短短十多廿年間的歷史裏,已進行了十九次的修改,所以,我們都是在摸索的過程中。我們希望是次參與者,支持民主運動的人士在候選人中挑選自己支持的一人。」

香港政制與內地事務局前任局長林瑞麟過去經常以數字為據,尤以是立法會補選時,常以民調得出的低投票率為據指,香港市民不認同五名立法會議員的做法,故此,泛民是次在欠缺人力物力的前提下,且呼籲全港合資格市民投票會否是一場大賭博,讓香港政府及中央政府有口實指香港社會仍未成熟,爭取普選?

「我們基本上已訂了一個目標,就是希望約有一萬六千人參與投票,我們有這數目已感滿意,因為資源有限,再者,這是新生的事物。我們在民間搞,市民對我們的信心是否足夠?是否願意參與呢?我們的把握真的不高。但是,凡事都有開始,有摸索的過程,我們基本上也有民意調查,也有一個實際的投票。我們明白若投票率少,會遭別人譏笑參與率低。但是,我們只能盡力而為。」

每逢選舉,這類新聞定必在國內媒體中受到限制,泛民這次的競爭,籌委會有否想出突破中國境內網絡的封鎖,使平面以致大氣電波,虛擬世界都能夠即時目睹過程與結果?

「這不是我們能力範圍之內,我們不打算正式挑戰中國境內的媒體。但是,我們深信國內的人士若對香港有興趣,他們有辦法可以了解種種的狀態,如2003年,香港七.一的50萬人大遊行,國內的媒體完全沒有報道,視這件事沒有存在。但是,我們明白國內的知識分子在數天後都知悉此事。最近,台灣總統選舉候選人的辯論比賽,國內的媒體都有報道,吸引了國內人士相當的注意。我們上次的特首選舉,民主派的候選人正式挑戰建制的候選人有公開的辯論會,國內的人亦有留意。當然,我們希望國內的媒體能夠報道、轉播。他們若真的不播或不報,封鎖消息,我們只能寄望國內的知識分子憑自己的智慧,透過種種的渠道了解情況。

香港每天畢竟有眾多國內人士短期來港旅遊或長期在港,他們也會為此感到吸引,如香港的六四紀念晚會,國內很多人來港參加。今天畢竟資訊發達,國內的知識分子關心港、台以致世界各地的民主活動,他們總有辦法可以掌握資訊。」

鄭宇碩承認,他也希望是次香港泛民主派作出的初選模式,可供中國境內其他地方作示範作用。他指,台灣在這方面較香港人進步,台灣能充份證明中國人的社會能夠達到完全民主的水平,香港則正在努力,一直在挑戰權威,尋求突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