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评论】中共救市其实是救自己


2015.09.10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就出现了习近平的反腐败运动。同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习近平以党总书记身分,提出了所谓的「八项规定」。

表面上,「八项规定」是要中共干部节俭简约、贴近民情以及去除形式主义。由反腐败运动开始至今,被开除党籍、革职查办的主要官员,人数众多。根据网上资料,一共有120人落马,当中有40人为解放军和武警官员。其中,又以周永康、苏荣、徐才厚、令计划和郭伯雄等正、副国级官员落马,最为触目。

实情又是否如此简单?有人指,网络文化的出现,令到中共不得不回应民情;反腐败运动,是中共为了捍卫自身继续存在,不得不走的一步棋。但又有人指,所谓反腐败,其实只是习近平在夺得权力之后,为了巩固自身地位,排除异己的阴谋。

我不知道在国内的人,怎样理解这一场所谓反腐败运动。在香港,我认识的人当中,绝大多数都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理解连串的政治事件,并将重点放事件对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影响。

请不要怪香港人只顾自身的利益,毕竟在一国两制之下,大陆的事,在大陆了结。但事实也反映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换句话说,在香港人眼中,大陆权贵之所以会将不能见光的财富藏在香港,就是因为他们也一定程度上相信,香港的执法机关和司法制度,仍然是独立有原则的。当然,我也希望是这样。

回到大陆,我想反腐败运动至少确认了几个事实。一,就连中共也不得不承认,腐败问题存在。二,腐败问题需要某种处理。

腐败问题存在,但原因是甚么?是因为中共党员已经失去了良知吗?还是在制度上,权力过分集中,也没有应有的制衡?道理显然易见。

假如天真地以为,只要进行洗脑工作,就可以令党员干部全心全意去服务民族和人民,反腐是不可能有任何成果。在现有的权力架构上,再加一个监控机构,又是否可以履行反腐的任务?问题是,这个监控机构,又由甚么去监控呢?如此这般架床叠屋,未必可以消除腐败,而更大可能是会将腐败的主角,换了另一批人。所以也难怪,有人认为反贪只是打击异己,换汤不换药之作。

权力腐化,绝对的权力,倾向绝对的腐化。极权主义社会,往往就是最多腐败的政府。当然,所谓制度上的改革,要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必然是权力下放与制衡;可惜,这两大方针,短期内不会发生,长期也不是一党专政乐于见到的发展。现在大陆权贵的既得利益,已经大到一个难以想像的程度,政治和经济利益相互紧扣,在没有冲击的情况下,不会由内发生改变;中共中央政治局,其实是利益共同体的一份子,甚至应视之为核心。所以,习近平的反腐,尽其量都只是一次表面工作,而不是真正的深化改革。

近来大陆经济出现了衰退的阴影,中共统治者怕得要死。说穿了除了是怕经济动荡影响到政治民生稳定,进而威胁到统治的认受性,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共权贵是围封经济中的最大既得利益,救市,得于救自己。试问在这种环境,所谓的反腐和市场化,不是一个笑话是甚么?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