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美中兩國鷹派對貿易戰的影響(下)
2019.01.16
美國鷹派在特朗普內閣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在許多方面不僅影響特朗普總統,而且直接影響美中貿易戰的規模和延伸程度。
特朗普的兩位鷹派大將是談判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貿易政策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特在去年12月與出席阿根廷G20峰會的習近平會談時,對習介紹萊特希澤時說,「那是我的談判代表!」稱納瓦羅為「那是我的硬漢!」。和鴿派財長和商業部長相比,這兩人的對華強硬主張,在美中貿易談判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而萊特希澤的政府經驗更為豐富些,他既有強硬想法又有行動力,而且熟悉政策的推動程序,他認為美國近十年來對中國的政策十分錯誤,深合特朗普之意。特朗普在2017年夏末簽署了一份行政命令,賦予萊特希澤「考慮使用所有選擇」的權力,甚至考慮讓萊特希澤任幕僚長。此外,萊特希澤在與加拿大、墨西哥和韓國的雙邊貿易談判中頗多建樹,也贏得了特朗普的信任。
萊特希澤與納瓦羅和特朗普在對華貿易強硬的問題上相當一致。他們都贊同「經濟安全即國家安全」的理念,都對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構持懷疑態度,都主張使用關稅等懲罰措施對華打強硬牌,迫使中國改變其貿易行為。特朗普更是雄心勃勃,一心要與中國達成史上最大交易,所以在去年六月雙方幾乎要達成交易時,特朗普變卦了。他認為,如果再強硬些,就能獲得更好的結果。那時的美國股市和經濟正勢如破竹,漲勢非凡,這給了特朗普及其鷹派團隊更好的討價還價能力。
但是,當股市和經濟走緩,美國方面是否還要強硬到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這方面,鷹派們和特朗普顯然是存在分歧的。根據《紐約時報》今年1月4日的報道「中美重啟貿易談判,特朗普的貿易談判代表拒絕妥協」(「As China Talks Begin, Trump’s Trade Negotiator Tries to Keep President From Wavering」),萊特希澤一直在淡化與特朗普的任何分歧,視自己為特朗普指令的執行者。但這位貿易代表曾告訴朋友和同事,他決心不讓總統被人說服,接受中國的「空頭支票」。
是否相信中國的空頭支票,是特朗普和鷹派人物的區別之一。鷹派們不相信中國的空頭支票,中國製造2025就是一個例子。特朗普屢次提到,中國不搞中國製造2025了,但納瓦羅說,他不相信中共會放棄製造2025。他去年在哈德遜研究所演講中,批評了中國長期以來在貿易等問題上的不當做法,稱中國言而無信。萊特希澤也最怕特朗普對中國心軟,相信中國的承諾。他在與中國打交道的40年中,經歷過失敗的貿易談判,見證了中國方面是如何不履行承諾的。他警告特朗普,可能必須加徵額外關稅,對中國施加更大壓力,才能贏得中國真正的讓步。如果特朗普在3月2日以前聽從他的建議,現在正進行的貿易談判就有可能破局。
與中國打交道是否考慮意識形態,是特朗普和鷹派們的另一個區別。Politico.com在12月26日刊登一篇文章「萊特希澤和特朗普是意識形態的靈魂伴侶」(「『Ideological soulmates』:How a China skeptic sold Trump on a trade war」),我不認為這個稱呼是對兩人關係的准確描述。原因是,特朗普並不是一個對意識形態感興趣的人,他感興趣的東西和對華鷹派們很不一樣。比如,特朗普會對習近平和普京這樣的威權國家領袖表示尊崇,對習的無限制任期表示羨慕,雖然他肯定不能容忍中國意欲超過美國。而對華鷹派們對意識形態就很敏感,這反應在他們的講話中和他們主張的理念中。
於是問題就來了!如果特朗普在經濟和股市下滑的壓力下,急於和北京達成交易,即便交易會大打折扣,這些鷹派人物怎麼辦?是順著特朗普還是和特朗普對著幹?萊特希澤最擔心的不是中國方面讓步與否,而是特朗普的多變。這主要是因為特立場多變,易於受制於股市起伏而搖擺不定。而且,他更看重唾手可得的短期經濟利益。
總之,美國正當紅的對華鷹派和特朗普的最大共同點在於,雙方都不能容忍美國被中國超越而屈居老二。他們和特朗普的不同點在於,他們不能容忍美國這個民主國家最終被中國這個專制國家超越,不管是在經濟領域、軍事領域,還是科技領域。眼下正在進行的貿易戰承載了對華鷹派的歷史使命。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
相關文章:美中兩國鷹派對貿易戰的影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