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越來越明顯的跡象顯示,在眾多外交戰狼的背後,站著一只頭狼,這就是習近平。戰狼們的表現和習近平的指示是分不開的。2020年3月30日,《路透社》報道表示有兩名中國外交官證實,習近平2019年曾親自下達指示,要求外交官面對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必須立場強硬展現「鬥爭精神」。
習近平欣賞這些外交官的戰狼姿態和「鬥爭精神」,用升官來獎勵他們。謝鋒一年多以前,還僅僅是中國外交部駐港代表。他就是因為在香港展露出銳利的鋒芒,而被升為外交部副部長。2019年11月,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謝鋒以中國外交部駐港代表的身份,以罕見出格的行為和出格的語言,召見美國駐港總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向他表達不滿。謝批評美國有關政客「逆時代潮流而動,為撈取個人政治資本,假人權、民主、自由之名,行混淆是非、顛倒黑白之實,支持黑衣暴徒違法行兇」。謝鋒當時表示:「任何外來威脅、施壓都嚇不倒、壓不垮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奉勸美方不要打錯算盤……中國在過去困難時期都從未彎過腰,現在更不會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這些說法非常附和習近平的外交思想。這應當就是謝峰被迅速高升為外交部副部長的一個原因。
至於駐美大使,習近平信任與否和對美是否強硬,赫然成為新的任命標準。楊潔篪被習近平批評為對美太軟弱,是楊在三月阿拉斯加會議上對美國突然發飆的背後起因。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被認為是溫和派人士,最近告老還鄉,被秦剛替代。中國為何派一個毫無對美經驗的秦剛擔任駐美大使,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廣泛猜測。英國廣播公司(BBC)說他熟悉外媒,是習近平的親密助手;《紐約時報》稱,秦剛曾積極反對西方批評,他會在必要的時刻毫不猶豫地激怒他人;德國之聲說,秦剛不是「戰狼」但作風強硬。法廣說,秦剛在外交部擔任發言人時就有一個「戰鬥的剛」的綽號,還挖苦說,戰狼要比做外交官容易。總之,秦剛的就任顯示,對習近平而言,政治信任和對美強硬比外交經驗更重要。
有趣的是,習近平先生最近在講話中忽然要求中國外交官塑造可愛可親的外交形象。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表示,要在國際社會塑造「可信、可愛、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說話要把握好語調,要「謙遜謙和」,這樣才有助於把握國際話語權。他是不是自己也覺得戰狼外交表演的太過分了呢?當然不是!習近平可能擔心,戰狼外交激發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失控。根據維基百科,中共正試圖對使用海外管道提出新的規範,避免失言導致在國際上樹敵太多,但面對高漲的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層想保持理性,同時又不傷面子,可能難度很大。實際上,中國的戰狼外交已經剎不住了。《華爾街日報》「中國希望收斂戰狼式外交,但受民族主義情緒掣肘」,談的就是中共目前面臨的兩難矛盾。
此外,習近平想要收斂戰狼外交,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這就是,他們發現中國的戰狼外交有一個重大副產品,即,在拜登合縱連橫建立反中和反中共聯盟方面,戰狼外交幫了拜登大忙。戰狼外交引發國際憤怒,已成不爭的事實。憤怒的西方聯合起來對抗中國的戰狼外交,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可見的趨勢。歐盟駐中國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認為中國的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一種霸淩、恐嚇和脅迫式外交,他呼籲,歐盟和美國應該共同對抗中國的戰狼外交,而這種聯盟直接挑戰了習近平試圖以戰狼外交脅迫世界的野心。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