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元宵節點燈儀式 鄉郊男尊女卑社會縮影

香港元宵節點燈儀式 鄉郊男尊女卑社會縮影 今天是中國元宵佳節,香港的鄉郊社會仍保留點燈的傳統儀式,目的是向祖先稟告有男丁出生,由於「丁」與「燈」為諧音,點燈即寓意添丁。

0:00 / 0:00

今天是中國元宵佳節,香港的鄉郊社會仍保留點燈的傳統儀式,目的是向祖先稟告有男丁出生,由於「丁」與「燈」為諧音,點燈即寓意添丁。但喜氣洋溢的風俗背後,隱藏著性別歧視與男女平權的深層次矛盾。由於男丁才擁有使用土地的丁權,對社會造成不公。但這個人人共知的問題,在鄉郊勢力操控下卻得以源遠流長,長遠會否影響香港的土地發展?(禾苗 報道)

今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部分新界鄉村如錦田鄧族仍保留傳統的點燈風俗。其中錦田水頭村最為熱鬧,鄧族其中一房過去一年更添了16個男丁,人丁兩旺。

鄧氏祠堂掛起一盞大花燈,燈內每一盞燈代表一個男丁,象徵繼後香燈;花燈之下還綁上生薑,取其諧音寓意百子千孫 。有不少添丁家庭趁今日到祠堂點燈,又宴請族人吃「燈粥」及準備六道具象徵意義的餸菜。

添丁戶:蝦就寓意笑蝦蝦,粉絲就長長遠遠、雞同鮮肉基本都有、蠔就好事發財。

有家庭添了男丁,傳統上會將新生男丁的名字登記在族譜上,也可得到分得祖先的產業及丁權。有鄧氏族人指,傳統上只有男性原居民獲得丁權,目的是要維繫族人的利益。

鄧生:因為女生會嫁出去,嫁出後有自己的家庭。她不能帶一些外姓人進來,以致氏族不能傳統。如果女生有丁權,會令物業外流出去,引起更多紛爭。就算一代不會將物業外流出去,但難保下一、二、三代不會將物業外流出去。所以傳統上男丁才可繼承物業。

由於新界原居民擁有丁權,是承襲自清代的傳統習俗,以保障他們的權益。根據政府的丁屋政策,每名男丁,可興建每幢面積700呎、最高三層的丁屋。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說,長遠可考慮取消丁權不公的制度,讓香港市民有一個平起平座的公民權利。

尹兆堅:近年丁權已變成一種炒賣的工貝,大家都知道套丁情況很嚴重,到底他們住屋的需要是否存在?而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產物,是否正如基本法40條所賦予傳統權益定義裡面的範圍。所以我認為我們要去處理。因為每一年香港有1200百公頃的土地可以做用,但當中有八百至九百公頃長期預留鄉郊式發展予原居民興建丁屋的潛在用途。香港每年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土地資源都被限制,而剩餘的三百公頃土地作發展用途,這個會窒礙香港的發展,包括短缺的房屋需要。

近年新界土地問題再起波瀾,有市民入禀司法覆核,要求取消丁權,案件在今年底開審,到時可釐清法律問題。香港土地長期供應不足, 政府是否應重申檢視土地的資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