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東惠州的楊先生表示,港人和內地人的矛盾日增與兩地的制度和文化差異有關。他指出,內地的共產制度扭曲了人性,人都比較自私,只顧自己,不會體諒別人。不過,他也希望港人對文化差異持包容態度,遇到內地人的不文明行為,作出勸喻,以事論事,而非針對其內地人身份進行攻擊謾罵。
在香港經營零售生意的黃女士表示,只有部份內地旅客在公眾場所做出不文明行為,但香港媒體對內地人的負面報道多於正面報道,加深港人對內地人的反感。
"因為香港報章許多報道都是負面新聞,正面新聞就好少,例如他們到香港騙取綜援福利,經常報道他們在地鐵隨地大小便,不守秩序插隊,或走得太累在尖沙商場咀脫鞋坐地,令人覺得他們是沒有禮貌的暴發戶…… 如果沒有他們(內地遊客),其實香港(經濟) 是一池死水,本土人供樓供到'阿媽都唔認得',怎會消費﹖真是靠他們消費,但香港對他們全是負面報道,你知香港人是羊群心態,認為他們所有人都是這樣。"
黃女士指出,有部份內地新移民到香港申請綜援和社會福利,是不爭的事實,但有許多情況都是由港人引起,加上大陸封鎖新聞信息嚴重,令兩地人民的誤解和敵對加深。
"現在到香港定居的內地人都是有錢的一批,但有部份港人當年到內地娶妻生仔,然後以家庭團聚申請到香港,沒有經濟能力就申請綜援,其實是香港人教他們到香港取福利,並不是他們到香港取福利。上海等一些城市地區的人根本不知道大陸人到香港(怎樣)取福利,因為大陸新聞封鎖很嚴重,我有朋友女兒在上海的酒店工作,問內地人到香港消費,幫助香港經濟,港人為何還要歧視內地人﹖因為她完全看不到有關信息,後來有人給她看有關報道,她才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大家(兩地人民) 敵對日增, 原因是大陸新聞封鎖很嚴重。"
一直關注和幫助新移民及弱勢社群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香港人對內地人的反感加深,一方面是對內地人的偏見,認為他們文化低,公民教育差﹔另一方面是 利益問題,認為他們"搶飯碗",佔用港人的福利資源。她批評,政府的政策和配套不足,造成兩地人民的矛盾日增。
"當然有些是政府政策問題所造成,例如自由行,大陸孕婦到香港產子,以及搶奶粉等。政府配套不足,令到大家在資源上互相爭奪,令香港人覺得不舒服。 孕婦產子床位不 足,這是一個問題,但自由行其實是帶旺香港經濟,但有港人卻不喜歡週圍都是說普通話的人,而所謂的搶奶粉是內地人用錢購買,其實是供應和政府控制問題……有些問題源自政府政策,不是內地人問題,是政府做得不好才造成這樣情況,但香港人就將所有的憤怒放在內地人身上。"
曾反對港府開放內地自駕遊的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熊永達則指出,自由行只是受益商舖和部份行業,一般市民感受不到內地旅客為港帶來的經濟好處,反而覺得他們佔用港人的福利資源。
"我認為政府要以港人為先,如果在資源上地沒有港人為先,房產物價等都被他們拉高了,好明顯香港人是相當反感,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做生意,每個人都得益,反而看到大部份人受損多過得益,當大部份人受損的時候,(矛盾)情況只會預期越來越惡劣。"
香港大學11月以隨意抽樣方式電話訪問了一千名市民,結果顯示香港人對內地人的反感度創下多年新高,數據顯示,31.8%的受訪香港人對內地人反感,比去年同期26%上升5個百分點。而5月份的同類調查顯示,對內地人反感的比例為35.6%,去年同期為29%。數據顯示,自2007年開始有關調查以來,今年的平均值是最高水平。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