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10萬的果敢華人成為難民,擠爆雲南的收容中心,這些 "明漢遺民"獲得國內有心人解囊相助,中國政府則似有難言之隱,除封鎖邊境,拒絕難民擁入外,更禁止國人到緬北協助軍閥彭家聲參戰。連去年開始,為彭家聲 "抬轎"的環球時報,也開始轉態。民族主義的熱屁股卻遇上冷板凳,為何呢? 我們再同大家分析。
Music ID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緬甸專家孫韻說,對緬北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不應該有情緒化的用字,但對於挑起戰火的彭家聲,國人可要看清 "光復果敢"後面政治計算,得益的是誰?
孫韻說: 現在果敢領導人的這種勢態,是我先發動了進攻,他用的詞是光復果敢,我要把果敢一部份/大部份的領土重新回到我的手裡。如果政府軍要來鎮壓,就必定要派出更多的武裝部隊,可以預見的將來,交火會更為激烈,衝突會進一步升級。
她指,彭家聲 "以打促談"的策略非常明顯,長此下去中緬邊境只會更亂。
孫韻說:可能就會造成中國與緬甸的邊境進一步不穩,有更多的難民跑到中國去。在邊境交火發生了更激烈的情況下,中國會介入,中國會說,你們來和談吧,雙方坐下來談。中國在2013年曾經主導過兩輪和談。
那中方作和事佬呢?
孫韻說: 從戰略的判斷看來,這也是彭家聲的一個策劃,他從一個不合法的,緬甸政府不跟他對話的一個武裝力量,這樣一個軍閥,通過打的方式把自己重新要推回和談的一份子,中國政府要是介入,要是勸和促談,那實際是給了彭家聲一個理由與合法的身份。
她直言,軍閥彭家聲的策劃是基於自身政治利益。
孫韻說: 從彭家聲的角度,他這樣的策劃,這樣的計算,完全是基於自身的利益。這樣想,這樣說,可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說得比較高尚一點,是為了果敢的生存,果敢的華人,但如果把他--彭家聲看是一個政治家,或是一個政客,他這樣做實際上有非常有非常明確關於自己政治利益的計算。
國人出於民族大義,認為中國要硬起來,像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一樣收回果敢,更是一廂情願。
孫韻說: 把緬北的問題和克里米亞相比,去年(2014年)夏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過,在緬北、少數民族,都造成了一樣的影響,有這樣的呼聲。俄羅斯可以因為克里米亞挑起跟烏克蘭的戰爭,那現在類似的相比,中國也應該將緬北的這個地區收回來。之所以緬甸的政府軍對我們發動攻勢,是因為取得美國的支持,美國的首肯。緬甸的這些少數民族,還是把自己描繪成是支持中國利益的,我們要跟著中國,中國要支持我們去對抗緬甸政府軍,因為這些緬甸人代表的都是美國的利益。我覺得這個用心是非常險惡!
在華府智庫工作的孫韻認為﹐美國對緬甸政府、軍隊的立場,跟這些少數民族描繪的很不一樣的﹐是一種非常有限的接觸,美國與緬甸軍政府的關係,與彭家聲所說的有很大的落差。
孫韻說: 比如說彭家聲因為緬甸政府軍攻打我們,是(緬方)取得美國的支持。這種說法,在中國是非常容易賣出去,中國的大輿論環境,大家對美國至少在國家安全是存有很多疑慮,很擔心美國有包圍中國,有遏制中國的政策,這種說法在中國就很有賣點,有很多人會接受這樣的關點。如果這關點是不正確的,是造出來的謠言,或是憑空的推測,對中國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她說,一旦彭家聲拉中國落水,捲入戰亂,國人出於民族大義聲援,中緬劃界協議要推倒重來,那中俄的邊境劃界呢?
孫韻繼續說: 中國在邊境劃界上,1961年就以條約的形式打雙方的邊境確定下來,那現在中國要反悔,要翻盤,50多年後說當年的劃界是有失偏頗的,要推倒重來,會對中國其它的鄰國,達成領土劃分協議的所有鄰國,都會提出問題。因為大家會問,90年代中國與俄羅斯也達成很多邊界劃分的協議,也有很多中國人提出說,中國人在邊境劃分中是吃了大虧的,那接下來對緬甸這樣做,對俄羅斯是不是也要這樣做。
資料顯示,2001年中俄簽訂睦鄰友好條約,割讓俄方15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相當於41個台灣。
孫韻說: 中國過去簽定的條約,是不是在未來,不執行的時候就推倒重來。這涉及一個大國的信用,涉及一個大國在外交上,是不是可以按自己對利益的判斷,隨時調整自己的政策,隨時可以食言而肥。
她說,先例一開,大國的信用,將蕩然無存。
孫韻說:1990-1992年,中國與中亞新獨立的這些國家,都達成了領土劃分邊界爭議解決的協議,在中國能對緬甸這樣做,是不是能對其他國家也這樣做。中國還要和印度,談中印邊境領土的劃分,中國跟日本要談釣魚島,跟東南亞一些國家,南海的海洋爭端都在談判,如果中國因為緬甸/緬北開了一個先例,中國跟其他國家的談判就無法繼續。其他國家會說,我現在跟你談了,就算現在簽了任何條約,任何協議,將來都會推倒重來。那這個大國外交的信用,就可以說蕩然無存。
習近平要中國走出去,推動海上絲路;她說,尋求緬甸協助打通南亞海上通道,戰略意義遠比收回果敢要多。
孫韻說: 中國國內有各種各樣不理智的聲音,不了解歷史,以情緒化的角度發出這些聲音,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些民族主義是否可以主導中國的外交政策,我認為還有相榷的地方。中國政策圈是有平衡的,環球時報先作了一系列,有傾向/或新克欽(緬甸鄰邦東北部)的報道以後,中國有一批的學者,記者是站出來駁斥了環球時報這些關點。在彭家聲,果敢的問題上,我們希望也能出現更為客觀與理性的聲音。中國要 "一路一帶" 包括21世紀海上絲路,要打通印度洋的通道,要打通對南亞的通道,在中國的整體國家大戰略上,緬甸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是芝麻與西瓜的關係。
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孔鉉佑3月1日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表示﹐近日有報道指果敢衝突中緬北少數民族與中方地方部門有關係﹐這說法與事實不符﹐中方堅決反對插手別國內部事務。外界指有關說法顯示中方想與果敢武裝份子劃清界線。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