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援港專案(下)】沒有專案身分 路還可以怎樣走?

0:00 / 0:00

上篇章提到,本台獲得消息,台灣政府再有新的援港方案,已加入專案的抗爭者符合一定條件後,最快5年後可申請定居。由於安全及隱私原因,陸委會不願公開專案人數。外界傳有逾130人,但目前身處台灣的離散港人中,沒有專案身分的居多,他們的前路又能怎樣走呢?本台向其中3人了解過,他們中有人無奈地可能要選擇回港。對於這批人,有民間團體估計,台灣政府有意用長期居留或永久居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抗爭者阿熙曾於2019年兩度被港警以藏有攻擊性武器等理由拘捕,後來即使成功「踢保」,但仍擔心有被秋後算帳的風險,因此在上年年中來到台灣,落地後馬上申請專案,不過至今仍未有任何消息,未知是否能通過審批。年過30歲,沒有餘力再選擇就學的他,現在每月只能以不斷延簽的方式留台,他對此深感不安。

專案審批無消息 根本不敢想像定居問題

至上月,他從已獲批專案的朋友口中得知,專案有新措施,另專案者不但能比以往更方便地取得工作居留簽證,更有機會可以申請定居台灣。阿熙對此措施表示歡迎,然而因為他本身仍沒有通過專案審批,他亦不敢對未來有太多幻想。

tw-visa1.jpeg
並非所有流亡台灣的香港抗爭者也有加入專案。(資料圖片)

阿熙說:有不少同期申請,甚至比我更遲遞交文件的手足都已經獲通知通過專案,台灣政府不透明、不公開而且沒有任何書面回覆及往來的審批制度,的確令我們不安,現在我連審批也還未被通知能否通過,根本不敢想像定居的問題。

最終或只能沒有身分地滯留台灣 阿熙:人類生來就是善忘的生物

阿熙又指,如果專案申請失敗,在不能回港、且無信心及途徑去其他國家繼續生活的情況下,只能夠滯留台灣。面對茫茫前路,香港抗爭者難免擔心援港措施告一段落後最終「被遺忘」。

對此,阿熙的回應在理性之中流露出一份唏噓。

他說:每一場革命過後,也會出現一群不得不離鄉別井的走難者,如果只有寥寥可數的數人,還可以賣弄慘情乞求關注和幫助,但現在因此而離開香港的人已經不計其數,在『供過於求』的狀況下,沒有人關注也是必然的。人類生來就是善忘的生物,不論香港人還是台灣人也一樣。

作為流落異鄉的人,他認為他們的過去和現在的遭遇也只是歷史的一部分,「直到有下一群相同遭遇的人出現,待他們翻開歷史裡的這一頁,我們便成為他們的教訓。」阿熙最後寄語離開香港生活的人,「每個人也有自己的路,活著而又不對別人造成負擔,已經是最大的幫助」。

若專案不獲批最終只能選擇回港 Amy :或許這是一種解脫

同樣正等待專案審批、但等候時間沒有阿熙那麼長的Amy(化名),6月尾因被民間團體告知專案會有新措施,所以決定申請專案,此時距離她來台已有1年之久。

Amy說:我也是覺得,因為他5年後再批身分證,5年後的變數都好大,所以其實也有一個不穩定的因素。5年後會否基於其他原因批不到你的定居身分,也不知道。其實沒有太大期望,因為好多規限,見有些投資移民其實很久也批不到定居身分,我便會覺得其實專案更難審批。

近期不少港人試圖透過投資移民台灣,但因在大陸出生等原因而申請定居失敗,Amy覺得大陸出生的身分同樣會成為她的障礙。而若走就學「4+5」的舊路,即使她找到符合條件的工作,亦無信心在現今高壓的情況下,台灣政府會願意批出身分證給她。所以若果專案不獲審批,在沒有BNO等情況下,Amy躊躇在台畢業後只能選擇回港。而她曾在「反送中」運動中被捕,回港等同要面對政治迫害的風險,現時情況所謂進退兩難。對Amy來說,帶著流亡者的身分離開家人及朋友,又因為身份問題每天都很迷茫。她無奈地說回港「或許是一種解脫」。

專案外的人 難以證明如何受政治迫害

另一位抗爭者Peter,雖然得知專案有新措施,或能解決身分的問題,但他決定不會申請專案。

Peter說: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好多人其實做過好多事情,但他們很難證明自己做過甚麼,因為申請專案要證明自己受到政治迫害。像我這些未被拘捕,或無重大事件發生的情況下,好難證明到自己做過甚麼。

不過Peter認為,即使沒有專案,路也是這樣走,唯有用最原始但較困難的方案,便是讀書4年、畢業後在台工作5年。

沒專案者何去何從? 香港邊城青年:還是先嘗試申請

對於這班仍未申請到專案或沒有申請專案的人,將來的路可以怎樣走?香港邊城青年理事長江旻諺接受本台訪問時直言,如果想要拿到台灣身分證,唯一的途徑仍是通過讀書;若認為自己有政治風險,回港有困難的話,他建議還是先盡快申請專案。

對於目前專案總人數,他表示,接觸到至少10多個個案沒有進專案,但申請人認為自己返港有風險,所以沒有進專案的抗爭者實際數字一定更多。

tw-visa2.jpg
香港邊城青年理事長江旻諺相信在專案新措施下,政府會去調整對專案的認定。(資料圖片)

江旻諺說:不管再怎麼樣,就是先把所有他手上有的相關證明文件準備清楚,然後跟政府申請。依照我的經驗,我覺得,因為其實政府,據我所知也是有認知到這個問題,就是如果沒有進專案的人、沒有辦法透過工作取得定居。所以他們在公布這一次的變動的同時,也有釋放出一些訊息或態度,他們會去調整對專案的認定。因為在實務上面如果要幫助更多人,可能他們就要讓這個專案的認定符合更多實際需要幫助的香港人。

政府或有意用長期居留或永久居留 去解決問題

江旻諺續指,前陣子有媒體透露政府消息,指有意對在專案以外有政治風險的港人,改為用長期居留或永久居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即使未能取得台灣身分,也能以穩定的方式留在台灣;不過回望政府5月份已具體公布白領專才方案的計劃,然而最後還是被立法院擋下來而暫緩,因此他覺得一切還是會有變數,接下來要看政府有甚麼變化。

tw-visa3.jpeg
今年3月,曾有團體到行政院陳情希望啟動「HF-177」庇護機制收容在台香港抗爭者。(資料圖片)

江旻諺說:可能有機會回香港但想要在台灣工作、生活的年輕香港人,我就會建議還是把手上的居留證,看用就業金卡的方式還是工作居留的方式,先留著,然後可能接下來的下一波變動,現在看起來的方向會是長期居留或永久居留的改變方式。那就會變成是拿不到身分證,但是至少有機會可以穩定的生活在台灣。

江旻諺建議,政府往長期或永久居留方向想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改變門檻,才比較能幫到有需要的人。例如畢業生留台工作5年後薪資要達最低工資兩倍的要求,是否可以改為評點制度,讓比較多工作領域的人都可留在台灣,不再單一是領高薪的白領專才。

另外他建議,在台港人不論在申請居留還是定居遇到甚麼情況,想要跟政府部門確認清楚,還是去打交流辦的電話比較好,因為愈多的香港人打過去表達問題,才更能令台灣政府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將向永久居留方向發展? 陸委會:將凝聚共識兼顧國家安全前提下推動

就政府是否有意更改白領專才計劃,從5年後可申請定居改為申請永久居留,陸委會周四(18日)僅回覆本台指,「因考量民眾反映及兼顧國家安全,該項修法現已暫緩;未來對於港澳居民來台之相關修法規劃,政府將會凝聚社會最大共識,強化諮詢與溝通工作,並在兼顧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推動」。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