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周五首次錄得單日破萬宗新冠確診,醫療系統「爆煲」。本台專訪了一位前線消防救護員,他說疫情下一日無間斷工作16小時,不但沒時間吃飯,更眼見同事忙到失禁,即使同事確診,他們亦沒有地方隔離,只是被指令回家等待。因擔心傳染家人,他們只能「車中泊」,他灰心地問「誰與我們共渡時艱?」現時每日超過2千次救護車召喚,加上過百名救護員確診,情形雪上加霜,他呼籲市民慎用救護車服務。
香港周五新增10,010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首次單日過萬宗。除了醫療系統、隔離設施等「爆煲」,消防救護員亦面臨巨大挑戰,但卻被忽略。消防處助理處長黃鎮業周五說,最大問題是人手不足。截至周三(23日),消防處已有475名職員確診,其中超過150名是救護員。
黃鎮業說:最大問題是人手少了,因同事也有人確診,另外每次做過新冠個案都要消毒,所以時間長了,此消彼長下,令今輪疫情應付比較困難。
救護員臨危受命站在前線「搵命搏」 支援卻不足
消防救護員阿Ray周五接受本台訪問,他說目前情況非常惡劣、每天都有同事確診,大家都是臨危受命。而即使有同事確診,但同一車間的人亦不用隔離,只要每天快速測試呈陰性便要繼續開工。他續指,病毒有潛伏期,而且快速檢測並不準確,已經有同一車間的同事相繼確診。救護員要爭分奪秒救人,只能在狹窄的車間內面對面一起換保護衣,期間甚或要除下口罩,感染風險相對高。他無奈道「現在只是無限輪迴,終有一日便是自己確診」。
除此之外,即使確診,局方亦只叫他們回家等候。Ray身邊很多同事,包括他自己也不敢回家,只能在狹窄的車廂睡覺。

Ray說:我的家人問我去了哪裡,我說我今天做完一單(個案),上到車才知道那個人確診。我只戴了普通口罩、眼罩及手套。我很怕確診後傳染到家人,我家中有老人家及小朋友,他們是無辜的。真的沒有支援,我們有很多同事確診,他們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去哪裡睡覺?我們睡在車裡。因為我們的職業,我們在外租不到地方住。即使我們確診了,部門亦不會安排住宿給我們,只是要求我們回家。我想問,你怎能這麼殘忍地對待自己的同事?
連踩 16 小時眼見同事忙到失禁:誰與我們共渡時艱?
作為救護員,Ray 深知工作的重要性,而且「食得鹹魚抵得渴」(粵語俚語,意指敢作敢當),但令他氣餒的,是得不到基本的人道對待。Ray說,以往工作一更12小時,現在最長16小時,吃飯及上洗手間的時間也沒有。睡眠時間不足3小時,他說很多同事都精神不足,日前已有同事因此而導致車禍,但他仍要賠錢給消防局、自己付法律責任等,嘆指「有事時根本無人支持」。記者細聽他的聲音,也感到這班救護員已瀕臨「爆煲」邊緣,士氣非常低落。
Ray說:指揮中心叫我們共渡時艱,我想說我們工作這麼久,真的默默耕耘,我們真的共渡時艱沒有停過。但要吃飯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做到晚上10、11時,我們仍要問可否吃飯、我們還未吃飯、仍未下班,可否幫我們。但還對我們說,現在這個狀態我們接到召喚就一定要去。我想問怎樣共渡時艱?正常的生理需要是一定要給我們,但我們現在連去洗手間也有困難。我親眼看過同事失禁,真的忍不到,想去洗手間但是不能去。你怎樣叫同事有士氣地工作?不是不想做,但我們真的是人,不是機械人。
資源嚴重缺乏 保護裝備不足
資源不足亦是一大問題,每次接送完確診者,救護員都要前往指定地方消毒,但環境非常惡劣。Ray說,因為太多救護員同一時間去同一個消防局消毒,試過沒有漂白水;沐浴露及洗髮水也是用同一支洗手液代替;更試過因為沒有毛巾而要用繃帶抹身。
另一問題是,因為防護物資有限,每次他們確定是接載確診者才能用上足夠防護物資,例如N95口罩、保護衣等。然而很多時候,市民也沒有主動告知他們是確診者,只說胸口痛等病徵,希望換取更快進入急症室的方法,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換上有足夠保護力的裝備。
盼市民叫救護車前停一停、想一想
疫情期間,Ray看過很多人即使無病徵或只是輕微病徵都叫救護車,甚至有人濫用救護車服務,他希望市民叫救護車前三思,留給有需要的人。
他續分享,試過遇到有家庭全部人確診,只有一個數月大的嬰兒未確診。但他接到指示只是接送一位確診長者入院,其家人甚至跪求他把嬰兒一同帶走,帶到安全的地方,他因拒絕而被指責。
Ray說:即使我帶女嬰離開,但可以去哪裡?因為沒有醫院會接收。我們會明白他,因為等待的時間是最辛苦。我想說等救護車很辛苦,但去到醫院也是要等,不代表有人馬上幫你,甚至比等候救護車的情況更差。
Ray希望局方能關注這些問題,至少提供地方給同事隔離,甚至當清潔工等抗疫前線人員也有津貼時,他希望政府也不要遺忘救護員。
日接逾 2 千宗電召 有個案 8 小時才等到救護車
第五波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每日都有大量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的市民,召喚救護車希望盡快前往急症室求診,但消防救護人手不足,救護車12分鐘內召達比例,由前四波疫情時的逾九成,降至這波疫情僅23.3%,甚至有個案要等8小時才有救護車到達,更超過300個求助個案未能派救護車,情況非常嚴峻。
前四波疫情,消防處平均每日接到約1,700次救護車召喚;但在第五波疫情下,單是周三(23日)已有超過2,300次救護車求助個案,當中不少是疫情相關。現時日間救護車只有200餘架,但面臨排山倒海的召喚,根本不足以應付。
消防處已坦言,救護服務面臨人手不足的具大壓力,現時每架救護車要由3人當值減至2人,並須抽調有急救資格的消防員及學院教官協助執勤。
另外,消防處月初在尖東的總部啟動處長指揮室 ,周一(21日)再擴展多一個指揮室,在消防及救護學院分別處理緊急召喚服務和運送確診者到隔離設施,亦調配了防火隊、高空拯救隊和消防救護學員等幫忙。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周五亦表示,現時伊利沙伯醫及廣華醫院嚴重擠迫,絕大分是年紀較大及身體狀況較差的長者,呼籲輕症者避免到急症室或召喚救護車。
專家預計第五波疫情 有 20 萬宗確診個案
全民強制檢測如箭在弦,強檢後預計會出現更大批確診者。現時各項服務爆煲的情況下,未知屆時能否應付。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周五出席電台節目時說,醫管局病人入院篩查確診佔2%,加上香港入境澳門確診比2.6%,由此推算在第五波疫情下,香港有20萬宗確診個案。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